登革热(dengue fever, DF)是一种由登革病毒(dengue virus, DEN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全球传播最广泛的蚊媒传染病之一,在我国,主要是经媒介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直接传播疾病。
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在伊蚊体内一般需经大约8-10天的增殖,然后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人。人群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多数在5~9天后发作,但也有部分人不发病(称为隐性感染者)。
患者症状包括高热、剧烈疼痛、面胸部皮肤潮红、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
少数患者病情可进一步恶化,发生危及生命的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出现严重休克和出血,可在1~2天内因出血性休克或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
登革热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中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和美洲的流行最为严重。在我国主要流行于广东、海南、福建、台湾、广西及浙江等南方地区。登革热的流行季节主要在5~11月。
登革热死亡率约为1%~5%;重症登革热死亡率约为20%,经充分治疗后死亡率小于1%。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9年颁布的分类法,把登革热分为两类:普通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后者又称为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