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

发病部位:全身

就诊科室:内科

疾病用药:暂无数据

疾病自测:暂无数据

概述

腋窝下测温正常范围为36~37℃,超过37℃ 称为发热女性体温略高于男性体温,青壮年人群体温高于老年人一般一天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明确发热原因后,可通过药物、物理方式等降低体温

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者各种原因引起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改变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一般而言,当腋下、口腔、直肠温度分别超过 37℃、37.3℃和37.6 ℃,或在24小时内温度波动超过1.2℃ 以上,即称为发热。

腋窝下测温(腋测法)是最常用的体温测定方法,口腔测温(口测法)结果较为准确,经肛门测温(肛测法)结果稳定,耳测法多用于婴幼儿,额测法为测量额头温度,仅用于体温筛查。

一般情况下,不同人的正常体温略有差异。女性略高于男性,月经前和妊娠期体温略高于正常;青壮年人群高于老年人。

时间、活动、环境等也可能影响体温,如一天内下午体温比早晨高,剧烈运动、劳动、进食后体温可略微升高,一般波动不超过1℃;高温环境下体温也可升高。

发热有哪些类型?

按照发热温度分类

可分为低热、中等度热、高热、超高热,以口腔温度为标准,范围如下:

  • 低热:37.3~38℃
  • 中等度热:38.1~39℃
  • 高热:39.1~41℃
  • 超高热:41℃以上

按体温变化特点分类

  • 稽留热:是指体温恒定的维持在 39~40℃ 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 小时体内温度波动不超过 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 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 39℃ 以上,波动幅度范围大,24 小时体内温度波动范围超过 2℃,但都在正常范围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炎及化脓性炎症。
  • 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达到热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间歇期可以持续 1 天甚至数日,高热期与间歇期反复交替。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 波状热:体温迅速升到 39℃ 以上,数天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鲁氏菌病。
  • 回归热:体温急剧上升至 39℃ 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与无热期持续若干天后规律交替 1 次。可见于霍奇金病。
  • 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发热是怎么出现的?

正常体温和体温上升机制

  •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控制,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让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
  •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有类似于空调温度控制器的调定点,调定点决定体温水平。当调定点上移时,身体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最终出现发热。

体温变化的过程

发热一般分为体温上升期、高热期、体温下降期三个阶段。

体温上升期

体温上升期常出现疲惫乏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畏寒或寒战等表现。体温上升有骤升和缓升两种方式。

  • 骤升:体温在几小时之内达到 39~40℃ 或以上,常伴有寒战。小儿易发生惊厥。常见于疟疾、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流行性感冒、急性肾盂肾炎、输液或某些药物反应。
  • 缓升:体温逐渐升高在数日之内达到高峰,多不伴寒战。如伤寒、结核病、布鲁氏菌病等所致发热。

高热期

体温上升至高峰后,保持一段时间,称为高热期。持续时间因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这一阶段寒战消失,皮肤发红并出现灼热感,呼吸变深变快,开始出汗并逐渐增多。

体温下降期

病因消除后,体温中枢的调定点可逐渐降至正常水平,体温也逐渐下降,出汗增多,皮肤潮湿。体温下降有骤降和渐降两种方式。

  • 骤降:体温在数小时之内迅速下降至正常水平,有时可略低于正常,常伴有大汗淋漓。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大叶性肺炎及输液反应。
  • 渐降:指体温在数天之内逐渐降至正常,如伤寒、风湿热等。
发烧相关视频更多
小孩发烧脚底冰凉是怎么回事
小孩发烧脚底冰凉是怎么回事
童鹏 儿科

0次播放

小儿中耳炎发烧怎么办
小儿中耳炎发烧怎么办
童鹏 儿科

0次播放

发烧相关问答更多
张勤良 张勤良 主治医师
Q感冒发烧退烧后还是发烧怎么办
A

反复的发烧还需要考虑有炎症的存在,是可以...

张勤良 张勤良 主治医师
Q小儿肺炎发烧降下去又发烧怎么办
A

肺炎治疗好转以后,一般体温也会逐渐的稳定...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