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

发病部位:全身

就诊科室:肾内科 传染病科

疾病用药:利巴韦林注射液

疾病自测:流行性出血热自测

 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虫媒、气溶胶等传播

以发热、出血、休克和肾损害为主

原则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就地治疗

流行性出血热是什么?

流行性出血热,即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HV)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我国为高发区,鼠类(家鼠和野鼠等)为主要传染源。临床表现以发热、出血、休克和肾损害为主,典型病例表现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大部分患者1~3月完全恢复,未及时诊断和治疗的重症患者可导致死亡。

流行性出血热在人群中的发病情况是怎样的?

传染源

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为黑线姬鼠、褐家鼠、大林姬鼠等啮齿类动物,其他如猫、猪、犬和兔等动物以及病患早期亦可携带病毒,但病人不是主要的传染源。已发现有170多种脊椎动物能自然感染汉坦病毒,我国有53种动物携带该病毒。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流行病学特征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有明显的高峰季节,与鼠的活动、密度,与人的接触机会有关,家鼠传播者以3月到5月为高峰,野鼠型多于10月至次年2月发病。

该病发病有一定周期性波动,以姬鼠为主要传染源的疫区一般相隔数年会有一次较大的流行,家鼠型疫区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本病全球各国均可发生疫区主要分布于亚洲,我国疫情最重,除青海和新疆外都有病例报告。患者主要是男性青壮年农民和工人。

流行性出血热有哪些类型?

根据发热高低、中毒症状轻重和出血、休克、肾功损害严重程度的不同,临床上可分为5型。

轻型

体温<39℃,中毒症状较轻,除皮肤和黏膜有针尖样的点状出血外,肾损害轻,无休克和少尿。

中型

最多见。体温39~40℃ ,中毒症状较重,球结膜水肿,出血及少尿明显。尿蛋白(+++ ),病程中可出现收缩压<90mmHg或脉压<30mmHg。

重型

体温≥40℃,中毒症状严重,渗出现象明显,甚至可出现中毒引起的神经精神症状。休克及肾损害严重,少尿持续不超过5天,或出现无尿但不超过2天。出血明显,可见皮肤瘀斑和腔道出血。

危重型

在重型基础上存在以下情况之一者,如严重感染,难治性休克,少尿超过5天或无尿超过2天,以及BUN>42. 84mmol/L (120mg/dl),肝、肾等重要脏器出血,及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脑出血或脑疝等严重并发症。

非典型

发热<38℃ ,皮肤及黏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点,尿蛋白(±),血、尿特异性抗原或抗体阳性。

传播途径

汉坦病毒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接触(被鼠咬伤或破损伤口接触带病毒的鼠类排泄物或血液后感染)、母婴、虫媒以及气溶胶传播。

流行性出血热相关音频更多
流行性出血热是怎样传播的

流行性出血热是怎样传播的

汪涛 普外科 198次播放
流行性出血热的并发症有哪些

流行性出血热的并发症有哪些

汪涛 普外科 308次播放
流行性出血热相关问答更多
李红冬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Q流行性出血热治疗原则是什么
A

针对于流行性出血热的患者,应该早期就地隔...

任正新 任正新 主治医师
Q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是什么
A

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充血、低...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