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纤维瘤 (乳房瘤,纤维瘤)

发病部位:胸部

就诊科室:风湿免疫科 外科 乳腺外科 肿瘤科

疾病用药:小金丸

疾病自测:暂无数据

  乳房纤维腺瘤虽属良性,但有恶变可能,故一旦发现,应予手术切除。手术可在局麻下施行。显露肿瘤后,连同其包膜整块切除。切下的肿块必须常规地进行病理检查,排除恶性病变的可能。

  【治疗措施】

  1、西医:外科手术是唯一的方法

  乳房纤维腺瘤虽属良性,但有恶变可能,故一旦发现,应予手术切除。手术可在局麻下施行。显露肿瘤后,连同其包膜整块切除。切下的肿块必须常规地进行病理检查,排除恶性病变的可能。

  疗效评价:

  治愈,肿瘤切除,切口愈合;但其它部位可以再次出现。

  2、 中医方面:辨病与辩证相结合治疗

  乳房纤维瘤属于中医“乳癖”的范畴。其发病多由冲任不调,肝气郁结,脾运失健,痰瘀凝聚所致。通过中医药辨病与辩证相结合的原则,疗效显著,不易复发。

  治疗乳腺纤维瘤的偏方

  组成: 川郁金10克 玫瑰花10克 青皮8克 陈皮8克 桔叶10克 赤芍10克 百芍10克 当归15克 栝萎30克。

  功用: 理气疏肝,消肿散结。

  主治: 乳腺病,乳腺癌初起,或乳腺癌于术后治疗。

  [原料]未成熟无花果50克,橙汁50毫升,柠檬汁15毫升,新鲜牛奶200毫升,蜂蜜20毫升。

  [制法]先将未成熟无花果(即采摘个头适中的青皮无花果)用水洗净,连皮、柄一起切片,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小火熬煮40分钟,至果肉、皮、柄等熟烂呈糊状,纱布过滤浓汁。将过滤的残渣再入锅,加水适量继续熬煮30分钟,用纱布再过滤浓汁,合并2次浓汁,拌匀,再煨煮至沸,离火,调入橙汁、柠檬汁及蜂蜜,拌和均匀,即成。

  [吃法]早晚2次分服。

  [功效]益气补虚,补充营养。本食疗方适用于乳腺癌术后神疲乏力、体质虚弱等症。

  [评介]无花果,又名奶浆果,性味甘平,无毒,不但甜美可口,而且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无花果功专散瘀消肿、清热解毒。现代科学研究证实,从未成熟果实中所得乳汁能抑制大鼠移植性肉瘤、小鼠自发性乳癌,能够使肿瘤发生坏死。无花果提取物能延缓移植性腺癌、骨髓性白血病、淋巴肉瘤的发展,使肿瘤细胞发生退化。

  实验研究还发现,无花果不仅具有激活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而且其所含的维生素A、D、C和β-葡聚糖等具有抗癌作用。橙汁、柠檬汁、牛奶所具有的益气补虚、补充营养作用已为人们熟知,与无花果浓汁共调制成本食疗方,尤其适合于中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调养,并对术后神疲乏力、体质虚弱等症有较明显的滋补调养功效,从而起到防癌抑癌、促进康复的重要作用。

  山药龙眼炖甲鱼

  [原料]家山药200克,龙眼肉25克,甲鱼1只(约重500克)。

  [制法]先将甲鱼放入沸水锅中烫死,剁去头、爪,揭去甲鱼壳盖,抽去气管、内脏,洗净,切成1厘米见方的小块,备用。将家山药放入清水中洗净,刨去薄层外表皮,剖开,切成薄片,与洗净的龙眼肉、甲鱼小方块一同放入炖蛊内,加鸡汤(或鲜汤)适量,并加料酒、葱花、姜末,上笼,用大火炖至甲鱼肉熟烂如酥,取下,加精盐、味精、五香粉及麻油各适量,拌匀即成。

  [吃法]佐餐当菜,随意食用,吃甲鱼肉,饮汤汁,嚼食山药、龙眼肉。

  [功效] 健脾益气,养阴生津。本食疗方适用于乳腺癌术后气阴两虚、神疲乏力、精神不振。

  [评介]山药性味甘,平,擅长补脾胃、益肺肾,临床用于术后体质虚弱、精神不振等症有明显的滋补治疗效果。龙眼肉可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对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证,有显著效果,坚持龙眼肉单味长期服食,即有较好的治疗功效。甲鱼为传统滋阴之妙品,既能滋阴凉血,又能养阴生津。以上三味配伍烹制成食疗佳肴,具有较强的健脾益气、养阴生津功效,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气阴两虚以及神疲乏力、精神不振等症有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疗效评价:

  通过临床观察,连续服药1-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8.6% ,治愈率为95%

  疗效标准

  治疗本病一般以3个月为一个疗程,其疗效判定分为以下四级:

  痊愈:乳房疼痛及肿块完全消失。

  显效:经前、生气及劳累后,乳房疼痛的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肿块体积缩小一半以上,有轻微压痛。

  有效:经前、生气及劳累后,乳房疼痛减轻,肿块质地变软,体积缩小不足一半。

  无效:治疗后,症状与体征未能改善,甚或加重。

乳房纤维瘤相关音频更多
女性有乳房纤维腺瘤怎么办

女性有乳房纤维腺瘤怎么办

林洋 乳腺外科 0次播放
怎么自测乳房纤维瘤

怎么自测乳房纤维瘤

林洋 乳腺外科 0次播放
乳房纤维瘤相关问答更多
李悦 李悦 主治医师
Q乳房纤维瘤影响当兵吗
A

一般情况下,乳房纤维腺瘤是不会对当兵产生...

高俊 高俊 主治医师
Q乳房得了纤维瘤怎么办
A

乳房纤维瘤是乳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如何...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