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儿童白血病是一类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性疾病,是我国儿童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儿童恶性肿瘤的1/3。白血病的发生是由于骨髓中的造血细胞出现异常的分裂增殖,形成白血病细胞,从而导致白血病。
根据2013年的统计,我国5岁以下儿童白血病发病率为11.81/10万,5~10岁儿童发病率为4.61/10万,10~15岁的发病率为4.50/10万,15~20岁的发病率为4.75/10万。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是在儿童中最常见的白血病,约占儿童急性白血病的70%左右。中国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5岁以下)发病率约为3~3.5/10万;如扩大至18岁以下,每年新发患儿1万人左右。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的高峰年龄一般在3~5岁,以后逐渐下降。
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发生率仅次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占儿童急性白血病的20%左右。其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占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10%左右。
此外,儿童慢性髓性白血病( CML)较为少见,占儿童白血病的3~5%。
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主要发生于4岁以下的婴幼儿,中位确诊年龄为2岁,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占儿童白血病的1~2%。
白血病通常按起病缓急分:
白血病还可以按异常增生的血细胞类型划分:
综合起来,儿童白血病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
主要起源于骨髓内的前体B或前体T细胞(白细胞的主要种类)的异常增生和聚集。异常增殖抑制了正常造血功能,最终影响到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正常产生,导致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肿瘤细胞也可也侵犯髓外组织,如脑膜、性腺、胸腺、肝、脾,淋巴结或骨组织等,引起相应病变。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根据骨髓细胞形态学分为L1、L2 和L3 三型。但目前这种分型已不再作为危险度分组的依据。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B-ALL又主要分为早期前B、普通B、前B、 成熟B 四种类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T-ALL又主要分为早前T、前T、皮质T及髓质T 四种类型。
临床上,医生通常会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进行MICM分型,即在细胞形态学(morphology, M)、免疫表型(immunology, I)、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 C)、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M)这四个方面对患儿的骨髓及血液样本进行检测,以便进行精确的诊断分型,帮助确定后续治疗方案。
急性髓系白血病也称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或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这些患者的骨髓会生产大量不正常的红细胞、或白细胞、或巨核细胞。如果不及时治疗,往往迅速恶化。
根据细胞形态学,急性髓系白血病可以按照FAB分型标准分为M0、M1~M7型。
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类似,临床上医生也会对急性髓系白血病进行MICM分型,以便进行精确的诊断分型,帮助确定后续治疗方案。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包含了约10%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通常伴有严重的凝血异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出血,病程进展非常快,所以有专门的治疗考量。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依据FAB分型属于急性髓系白血病M3型,有特征性的第15号和第17号染色体易位(记作t(15;17)),可以检出这种染色体易位导致的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
慢性髓性白血病也称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GL)。这种类型的白血病较少见于儿童。
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是儿童早期阶段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髓系白血病,主要发生于婴幼儿。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既不属于慢性白血病,也不属于急性白血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分类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
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以粒单核细胞异常增生和分化及器官浸润为显著特征,预后不理想。
国际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工作小组确定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诊断标准如下:
须同时满足以下所有标准:
须满足以下至少1项:
须满足以下至少1项: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系白血病通常只进行危险度分组,不分期。
儿童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根据疾病的进展情况,可分期为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
在临床上,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系白血病会进行危险度分组,以便进行分层治疗。
ALL低危组,符合以下所有条件:
ALL中危组,满足以下条件至少一项:
ALL高危组,满足以下条件至少一项:
以下AML的危险度分组不包括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ML低危组: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FAB分型为M3),及FAB分型为M2b、M4Eo或其他携带第16号染色体倒位的患儿。
AML中危组,不属于低危组,且不存在以下危险因素:
AML高危组:
存在前述五种危险因素中的任意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