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又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人类是唯一已知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天然宿主,粪口途径为主要的传播途径,病毒经口进入肠道,在肠道中繁殖。
90%~95%的脊髓灰质炎为隐性感染,即没有任何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发热、头痛、咽痛、倦怠等。此外,由于脊髓灰质炎病毒可侵犯神经系统,患者还可出现驰缓性瘫痪,重者可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该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接种疫苗以预防感染是关键。
在实施疫苗免疫之前,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呈自然流行状态,发病率高,可成为地方性流行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为流行高峰。我国7~9月发病最多,一般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普及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之后,该病发病率显著下降。2000年我国已经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的目标,进入维持无脊灰状态阶段。不过,在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之前,我国仍存在输入性野生病毒所致脊髓灰质炎的风险。
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可引起以下几种病程:隐性感染、顿挫型脊髓灰质炎、非瘫痪性脊髓灰质炎和瘫痪型脊髓灰质炎。其中,瘫痪型脊髓灰质炎又根据疾病发生的部位进行分为脊髓型、脑干型、脑炎型和混合型。
发生于90%~95%的感染病例,可不引起疾病,也没有任何后遗症,但可以产生免疫保护。
大约5%的患者在感染1~2周内出现非特异性流感样症状,该型脊髓灰质炎能完全恢复,且无任何神经后遗症。
约1%的患者除了非特异性流感样症状外,还会出现更严重的头痛、恶心、呕吐以及颈部、躯干和四肢后部的疼痛和僵硬,但无瘫痪表现,可以恢复。
大约0.1%的感染患者为瘫痪型脊髓灰质炎,根据瘫痪发生的部位又可进一步分为脊髓型、脑干型、脑炎型和混合型,会引起相应神经元的损伤,产生肢体驰缓性瘫痪或呼吸肌麻痹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