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重症药疹病情较危重,需及时治疗
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等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性皮损,严重者可累及机体的其他系统。药疹是药物不良反应的一种表现形式。由药物引起的非治疗性反应,统称为药物不良反应。
麻疹型或猩红热型药疹又称为发疹型药疹,是药疹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药疹的90%,常见于应用青霉素(尤其是半合成青霉素)、磺胺类、解热镇痛类、巴比妥类的患者。皮损多在首次用药周内出现,发病突然,可伴发热等,但与麻疹及猩红热相比症状轻微。
两种类型的皮损先后或同时发生。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半数以上患者病程1~2周,需及时治疗,避免向重型药疹发展。
多由磺胺类、解热镇痛类及巴比妥类等引起。根据病情分为轻型和重型,临床表现与多形红斑基本相同。
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称为 Stevens- Johnson综合征发病急骤,周身症状严重,泛发的水肿性红斑、瘀斑迅速扩大并融合,出现水疱、大疱甚至血疱,尼氏征阳性。口腔、眼、外阴和肛周黏膜红肿糜烂破溃。累及多个器官,如全眼球炎、消化道出血、支气管肺炎、胰腺炎、肝肾功能异常、败血症甚或死亡。
荨麻疹型药疹较常见,约占所有药疹的5%,可由变态反应机制及非变态反应机制引起,血清制品、呋嘀唑酮、青霉素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为最常见。
临床表现与急性荨麻疹相似,风团可泛发全身,泛红水肿,消退缓慢,瘙痒或轻痛,也可岀现血清病样症状如发热、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甚至蛋白尿等,有时岀现血管性水肿,甚至喉头水肿,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岀现过敏性休克。若致敏药物排泄缓慢或因不断接触微量致敏原,则可表现为慢性荨麻疹。
首次用药,在用药1~2周后常出现皮损,再次用相同药物时,24小时内皮损常在同一部位复发。因每次皮损常在同一部位出现,故命名为固定型药疹。常由解热镇痛类、磺胺类、巴比妥类和四环素类等引起。首先呈不对称圆形水肿性红色斑片,随即转为暗紫色,继以大疱。数量为1个或多个,有一定的固定性,皮损部位会有疼痛或痒感。
常由磺胺类、巴比妥类、抗癫痫药、解热镇痛类、抗生素等引起,多为长期用药发生。多首发于面部,随后向下至全身,皮损处可见水肿性红色斑片,激发水疱、渗液、结痂和脱屑,常伴有寒战、高热等症状。
除此以外,还有湿疹型药疹、急性泛发性发疹型脓疱病、紫癜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懈型药疹、痤疮型药疹、光感型药疹、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等。
轻度的药疹是可以自行消退的,尤其是外用药...
药疹需要停用可能致敏药物,并予以抗过敏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