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疹病毒(RV)属于节肢介体病毒中的披膜病毒科风疹病毒属,属于RNA病毒,有传染性;人类是目前发现的风疹病毒唯一自然宿主,风疹病毒感染者可通过鼻、咽等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病毒。
大部分感染者症状可以控制,仅为发热、出疹、淋巴结肿大等表现,但孕妇感染后,特别是孕期前三个月,在病毒血症期,风疹病毒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极易导致胎儿出现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死产、流产;风疹病毒怕热,对紫外线敏感,乙醚、氯仿等消毒剂均可灭活风疹病毒。
风疹病毒目前只发现一个血清型,与其他同科病毒也未发现抗原交叉。其基因分类为13个,有12个正式基因型和1个临时基因型,目前全世界主要以1E和2B两种基因型相对常见,我国以1E为主。
风疹病毒在1752年由德国医生De Bergen进行了描述,但当时未能明确分型,误以为是麻疹的变异类型,直到1941年澳大利亚发生风疹大流行后,经过专家的不懈努力,最终证实了风疹病毒的存在。历史上,除了澳大利亚以外,美国在1964年也曾发生过风疹大流行,最终导致3万多名新生儿畸形或死亡。
我国自2004年有风疹统计学资料以来,2008年的风疹发病率最高,为9/10万,死亡率为0.08/10万,后逐年降低,至2017年发病率为0.12/10万,死亡率为0。自2005~2016年,我国有多地曾出现局部风疹暴发事件,主要为重庆172起、云南142起、甘肃103起、浙江90起、安徽84起,以中小学生的风疹暴发为主,另外,3-5月份是高发季节。
风疹病毒在临床上主要可以导致两类疾病,分别为获得性风疹及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
潜伏期一般为14~21天,前驱期为1~2天,根据发病症状的严重程度可细分为三类:
孕早期特别是孕前三个月感染风疹病毒,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可造成流产、死产、器官畸形、先天性白内障、心脏疾病、耳聋等严重并发症,部分胎儿还可出现肝脾肿大、青光眼、心肌炎、智力低下、运动能力失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