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由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及情感体验,也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痛觉是人类最原始、最普遍、最早体验到的主观感受,同时也是相当复杂的感觉,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各系统器官和组织,出现异常疼痛时,应及时就医。
疼痛根据持续时间和性质不同可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具体如下:
属于身体的报警系统,机体可在组织损伤的即刻作出反应,避免进一步伤害。急性疼痛有明确的开始时间,持续时间短,疼痛程度随损伤部位、范围有所不同。常用的镇痛方法可以缓解疼痛。
慢性疼痛是指反复发作持续超过1个月的疼痛,表现为痛阈下降、痛反应增强和自发性疼痛。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如炎症、中枢和外周神经损伤、肿瘤和糖尿病等。
疼痛根据起始部位及传导途径不同,可分为皮肤痛、躯体痛、内脏痛、牵涉痛、假性痛、神经痛6种,具体如下:
疼痛刺激来自体表,多因皮肤黏膜受损引起。特点为“双重痛觉",即受到刺激后立即出现定位明确的尖锐刺痛和1~2秒后出现的定位不明确的烧灼样痛。
指肌肉、肌腱、筋膜和关节等深部组织的疼痛。由于神经分布的差异性,这些组织对疼痛刺激的敏感性不同,其中以骨膜痛觉最敏感。
内脏痛的发生缓慢而持久,可为钝痛、烧灼痛或绞痛等,定位常不明确。
常由内脏痛牵涉引起,由于内脏疾病刺激感觉神经传入脊髓,引起内脏局部疼痛的同时,该脊髓节段对应的体表感觉部位亦发生痛感,如心绞痛可牵涉左肩和左前臂内侧疼痛。
指去除病变部位后仍感到相应部位疼痛,如截肢患者仍可感到已不存在的肢体疼痛,可能是因为在病变部位去除前,疼痛刺激在大脑皮质已经形成强兴奋灶,去除后出现了后遗影响。
指神经受损所致的疼痛,可表现为剧烈灼痛或刺痛等。
机体受到一定程度的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刺激时,受损部位的组织释放出乙酰胆碱、5-羟色胺、组胺、缓激肽、钾离子、氢离子及酸性代谢产物等致痛物质,刺激位于皮肤和其他组织内的游离神经末梢的痛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经脊髓后根沿脊髓丘脑侧束进入内囊并传至大脑皮质痛觉感觉区,引起痛觉。
0次播放
0次播放
要想缓解子宫收缩带来的疼痛,可以采取按摩...
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以及做一下泌尿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