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的初期没有典型的表现,孩子可能会出现多汗、烦躁、夜间睡不安稳、经常醒等情况,随着病情的加重,逐渐出现颅骨软化、方颅、鸡胸、X型腿或者O型腿等骨骼改变。
佝偻病早期有哪些症状?
患儿早期可无典型症状,不会有明显的骨骼的病变,有时可表现出精神症状(如夜惊、夜啼、易激惹)及全身症状(如与炎热无关的多汗)。
佝偻病有哪些典型症状?
初期(早期)
- 初期通常多见于6个月以内,特别是小于3个月的小婴儿。
- 通常出现易激惹、多汗刺激头皮而摇头、夜间哭闹睡眠不安等非特异性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
- 一般无颅骨软化、鸡胸、罗圈腿等骨骼改变。
活动期(激期)
当维生素D缺乏在初期没有得到治疗时,孩子体内钙、磷的代谢紊乱加重,除了初期的神经精神等不典型改变之外,逐渐出现典型的骨骼改变。
- 6月龄以内婴儿出现颅骨软化,表现为颅骨薄、前囟周围软,轻轻按压枕骨或者顶骨后部,有按乒乓球的感觉。
- 6个月之后,头围增大,头颅外观呈方形,医学上称之为“方颅”。肋骨部位可以触摸到串珠样的凸起,通常在第7~10肋骨最典型,称之为“佝偻病串珠”。严重的佝偻病患儿,在手腕、足踝部形成圆形环状隆起,称为手、足镯。因为胸骨和邻近软骨向前突起,形成“鸡胸样”畸形。
- 1岁左右的小儿,因为胸骨和邻近软骨向前突起,形成“鸡胸样”畸形。由于骨骼钙化不完全,骨质疏松,双下肢骨骼负重能力差,出现骨头弯曲,形成“O”型腿或者“X”型腿;另外还有肌肉松弛,力量减弱等表现。
- 重症佝偻病患儿常常会伴发营养不良、贫血、免疫力下降、肌肉无力甚至智力发育迟缓等症状。
恢复期
以上各期经过治疗及日光照射后,症状逐渐减轻或者消失。血钙、磷逐渐恢复正常,碱性磷酸酶需1~2月降至正常水平。治疗2~3周后骨骼X线改变有所改善,出现不规则的钙化线,钙化带致密增厚,逐渐恢复正常。
后遗症期
多见于2岁以上儿童,因婴幼儿期严重佝偻病,经过治疗后,无任何临床症状,血生化正常,骨骼改变不再加重,但会残留不同程度的O型腿、X型腿、鸡胸等骨骼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