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发病部位: 胸部

就诊科室:呼吸内科 儿科 中医科

疾病用药:暂无数据

疾病自测:感冒自测 流行性感冒自测Ⅱ 流行性感冒自测Ⅳ 流行性感冒自测Ⅲ 流行性感冒自测Ⅰ

如果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轻微,则无需治疗。

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不宜使用抗生素,通常以对症治疗、缓解症状为主,同时注意休息、适当补充水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继发细菌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有哪些一般治疗措施?

首先注意适当休息,对于发热、病情较重或年老体弱患者建议卧床休息,同时戒烟、多饮水、清淡饮食,保持鼻、咽及口腔卫生。

上呼吸道感染有哪些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不宜使用抗生素,因此特别注意不可滥用抗生素。目前尚无专门针对上呼吸道感染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普通感冒者无需全身使用抗病毒药物,流感患者需要及时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

当患者不耐受、需要使用药物治疗的时候,应首选口服药物,避免无根据的盲目静脉补液。静脉补液仅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 因上呼吸道感染导致患者的原有基础疾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需要静脉给药。
  • 由于患者严重腹泻或发热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需补充水和电解质。
  • 由于胃肠不适、呕吐而无法进食,需要通过补液维持人体基础代谢。

减充血剂药物

有鼻塞、鼻黏膜充血等症状者,可应用减充血剂选择性收缩上呼吸道黏膜血管,以减轻鼻充血,缓解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

盐酸伪麻黄碱是最常用的减充血剂,给药方法有鼻腔局部给药(滴鼻)和全身口服给药。减充血剂连续使用不宜超过7天,长期使用减充血剂有可能导致药物性鼻炎和鼻黏膜充血反弹。

抗组胺药物

有频繁喷嚏、多量流涕等症状的患者,可酌情选用抗组胺药物治疗。抗组胺药物具有抗过敏作用,通过阻断组胺受体抑制小血管扩张,降低血管通透性,有助于消除或减轻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打喷嚏和流涕等症状。抗组胺药物的鼻喷剂局部作用较强、全身不良反应较少。

  • 第1代抗组胺药,如马来酸氯苯那敏和苯海拉明等,具有穿过血脑屏障、渗透中枢神经细胞与组胺受体结合的能力,因其具有一定程度的抗胆碱作用,有助于减少分泌物、减轻咳嗽症状,因此推荐其为普通感冒的首选药物。
  • 第2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尽管具有非嗜睡、非镇静的优点,但因其无抗胆碱的作用,故不能镇咳。

注意:该类药物为OTC药物(非处方药),可不通过医师处方、从药店直接购买;但抗组胺药物有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宜在睡前服用,驾驶员和高空作业或操作精密仪器等行业工作者避免使用。

解热镇痛药

伴有头痛、发热、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者,可酌情使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解热镇痛药通过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下调,产生周围血管扩张、出汗散热而发挥解热作用。

注意:对于诊断不明者应慎用解热镇痛药以免掩盖病情而影响诊断,过量使用解热镇痛药物会损伤肝脏和消化道黏膜;通常体温≥38.5 ℃和(或)出现明显不适时,可考虑采用退热药物治疗。

镇咳药物

根据其是否具有成瘾性和麻醉作用分为依赖性和非依赖性镇咳药:

  • 依赖性镇咳药:如可待因等,可直接抑制延髓中枢,镇咳作用强而迅速,并具有镇痛和镇静作用,但具有成瘾性,仅在其他治疗无效时短暂使用。
  • 非依赖性镇咳药:如右美沙芬,作用与可待因相似,但无镇痛和镇静作用,治疗剂量对呼吸中枢无抑制作用,也无成瘾性,是目前临床上最常使用的镇咳药。

祛痰药物

祛痰治疗可提高咳嗽对气道分泌物的清除率。祛痰药的作用机制包括:增加分泌物的排出量,降低分泌物黏稠度,增加纤毛的清除功能。

常用的祛痰药有愈创木酚甘油醚、氨溴索、溴己新、乙酰半胱氨酸、羧甲司坦等。

愈创木酚甘油醚是临床常用的复方感冒药成分,可刺激胃黏膜,反射性引起气道分泌物增多,降低黏滞度,有一定的舒张支气管的作用,达到增加黏液排出的效果。常与抗组胺药、镇咳药、减充血剂配伍使用。

上呼吸道感染有哪些手术治疗?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上呼吸道感染如何进行中医治疗?

从中医角度治疗普通感冒,中医将普通感冒分为实证感冒类(风寒证、风热证、风燥证、暑湿证)和体虚感冒类(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可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辨证治疗。

感冒相关视频更多
宝宝打呼噜是什么原因
宝宝打呼噜是什么原因
童鹏 儿科

0次播放

感染甲流的症状有哪些
感染甲流的症状有哪些
郭兮恒 呼吸内科

0次播放

感冒相关问答更多
金其武 金其武 主治医师
Q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怎么区别开
A

吹空调感冒后要看具体的表现,对照具体表现...

童鹏 童鹏 副主任医师
Q儿童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怎么区分
A

风寒型感冒是由寒邪引起的普通感冒,风热型...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