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 (干眼病,干眼症,结膜干燥症)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五官科 眼科

疾病用药:暂无数据

疾病自测:暂无数据

干眼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干眼症可分为泪腺分泌不足和泪腺分泌功能正常性干眼两大类。后者由于泪液排失过多,或称蒸发性干眼症。

  1.泪腺分泌不足性干眼 泪腺分泌不足性干眼(Tear Deficiency Dry Eye,TDDE)。可再分为SS性和非SS性干眼。

  (1)SS干眼(Sj?gren’s syndrome Dry Eye,SSDE):是一种外分泌腺自身免疫性疾病。又可再分为原发性SS(干眼加口干)和继发性SS(再加全身胶原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多关节炎等)。

  (2)非SS性干眼(Non-Sj?gren’s Dry Eye,NSDE):或称KCS,它包括下列病变:

  ①泪腺病变:A.原发性泪液不足(Primary Lacrimal Deficiency,PLD),为先天性无泪症,无或有泪腺,但缺乏分泌;非SS性KCS,有时称作后天性PLD,或简称KCS。B.继发性泪液不足(Secondary Lacrimal Deficiency,SLD),如维生素A缺乏、淋巴瘤、类肉瘤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及大部泪腺切除术后。

  ②神经障碍:如Ⅶ颅神经病变、久戴接触镜、神经麻痹性角膜炎等。

  ③大面积眼表损害导致泪腺腺管阻塞如沙眼、热或化学性眼烧伤、Stevens-Johnson综合征、瘢痕性眼类天疱疮、睑缺损、特应性角结膜炎、外伤等。

  2.蒸发性干眼

  (1)睑板腺病变:阻塞性睑板腺炎为最常见原因。常为原发性,也可继发于烧伤、结膜炎,或全身性疾病如皮脂腺性皮炎、酒糟鼻、鱼鳞癣、牛皮癣、睑板腺囊肿、内睑腺炎、结石等。有时睑板腺先天性缺如,继发性低分泌、双睫症、化脓性炎症、肿瘤等。有时睑板腺管内油脂滞积,睑板腺分泌功能似乎正常,但油脂不足。

  (2)瞬目异常:瞬目减少或间期延长可引起眼表发干如见于VDT(Visual Dislpay Terminal)计算机工作者,或办公室眼综合征、帕金森病等。

  (3)前睑炎。

  (4)眼表病变:引起杯状细胞减少的疾病,如维生素A缺乏。任何原因引起眼表局部隆起,如手术、胬肉、睑裂异常、突眼和睑畸形等都可以造成局部眼表干燥。

  (5)其他。

  (二)发病机制

  美国1995年国立眼科研究所制定的干眼的分类方法是将干眼分为“泪液不足型”及“蒸发过强型”干眼。前者主要指泪液生成不足,后者除了包括脂质层异常(如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ain gland dysfunction,MGD)外,也包括瞬目不全引起的泪液蒸发增加等情况。另一种分类方法将干眼分为水液性泪液不足(aqueous tear deficiency,ATD)和脂质性泪液不足(lipid tear deficiency,LTD)。其中ATD分为Sj?gren综合征和非SS的ATD。

  根据维持稳定泪膜的要素,建议将干眼分为5类,不同类型发病机制不同:

  1.蒸发过强型干眼 这种类型的干眼主要由于脂质层的异常(质或量的异常)而引起,如睑板腺功能障碍、睑腺炎、睑缘炎等,眼睑的缺损或异常引起蒸发增加等,荧屏终端综合征(video-digital termination syndrome)患者瞬目次数减少,蒸发多;睑裂大,暴露多,也可归为这一类干眼。

  2.水液缺乏型干眼 水液性泪液生成不足而引起,如Sj?gren综合征。许多全身性因素引起此类干眼。水液性泪液质的异常也导致泪膜不稳定,引起干眼。

  3.黏蛋白缺乏型干眼 主要为眼表上皮细胞受损而引起,包括眼表的化学伤、热烧伤、角膜缘功能障碍。在化学伤中,一些患者的泪液量正常,如Schirmer试验在20mm以上,但这些患者仍发生角膜上皮的问题,主要是由于黏蛋白缺乏引起。

  4.泪液动力学异常型干眼 由泪液的动力学异常引起,包括瞬目异常、泪液排出延缓、结膜松弛引起的眼表炎症而导致动力学异常等。

  5.混合型干眼 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因所引起的干眼。

干眼相关视频更多
婴儿吃鱼肝油的功效
婴儿吃鱼肝油的功效
周小凤 儿科

146次播放

眼球出血丝是什么原因
眼球出血丝是什么原因
王蔚 眼科

0次播放

干眼相关音频更多
近视手术有哪些后遗症

近视手术有哪些后遗症

李振东 眼科 33次播放
干燥综合症怎么确诊的

干燥综合症怎么确诊的

杨亚梦 风湿免疫科 185次播放
干眼相关问答更多
陶远 陶远 副主任医师
Q干眼症的原因
A

治疗干眼症首先要消除导致干眼症的病因,然...

王曜 王曜 主任医师
Q干眼症眼镜有效果吗
A

干眼症戴眼镜主要是配戴硅胶眼罩、湿房镜、...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