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治疗的根本目标是降低发生心脑肾及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总危险。降压治疗的获益主要来自血压降低本身。对普通高血压患者,建议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根据高血压患者的总体风险水平决定是否给予降压药物以及药物治疗方案。
对妊娠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保障母婴安全和妊娠分娩的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对轻度高血压患者应强调非药物治疗,并积极监测血压、定期复查尿常规等相关检查。
这里的高血压急性期与其他疾病有所不同,特指在某些诱因作用下出现了高血压危象(≥180/120 mmHg),需要立刻及时降血压并有控制地让血压水平“缓慢”下降。高血压危象的治疗非常复杂,要考虑全身多重因素,患者及患者家属此时应了解其治疗原则,配合临床治疗。
目前关于以多快的速度使升高的血压下降尚无定论,现有的指南多建议除急性脑卒中、肺水肿或主动脉夹层之外,第1小时平均动脉压下降≤25%,随后的2-6小时内,在严密监测血压的情况下,逐渐将血压下降至160/110 mmHg,24-48小时逐渐降至正常。同时应注意治疗过度可导致组织低灌注,从而导致额外的缺血性损伤。
高血压危象治疗一般考虑持续稳定剂量药物的静脉滴注或泵入,常用的药物有硝普钠、硝酸甘油、尼卡地平或拉贝洛尔。
对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而言,应根据病情,在4周内或12周内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血压仍超过140/90 mmHg 和(或)目标水平的患者应给予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2022年颁布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指出启动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时间为: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方面:
常用降压药物包括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五类。指南推荐,这五类药均可作为初始治疗用药,医生会根据特殊人群的类型、合并症选择针对性的药物,进行个体化治疗。优先使用长效降压药物,以有效控制 24 小时血压,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
可单用,也可与其他 4 类药联合应用,尤其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或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周围血管病患者。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心跳加快、面部潮红、脚踝部水肿、牙龈增生等。二氢吡啶类 CCB 没有绝对禁忌证,但心动过速与心力衰竭患者应慎用。
降压作用明确,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限盐或加用利尿剂可增加 ACEI 的降压效应,尤其适用于伴慢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预防、糖尿病肾病、非糖尿病肾病、代谢综合征、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患者。
最常见不良反应为干咳,多见于用药初期,症状较轻者可坚持服药,不能耐受者可改用 ARB。其他不良反应有低血压、皮疹,偶见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味觉障碍。长期应用有可能导致血钾升高,应定期监测血钾和血肌酐水平。禁忌证为双侧肾动脉狭窄、高钾血症及妊娠女性。
可降低有心血管病史(冠心病、脑卒中、外周动脉病)的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糖尿病或肾病患者的蛋白尿及微量白蛋白尿。ARB 尤其适用于伴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糖尿病肾病、冠心病、代谢综合征、微量白蛋白尿或蛋白尿患者以及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并可预防心房颤动。
不良反应少见,偶有腹泻,长期应用可升高血钾,应注意监测血钾及肌酐水平变化。双侧肾动脉狭窄、妊娠女性、高钾血症者禁用。
尤其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或伴心力衰竭患者,也是难治性高血压的基础药物之一。
不良反应与剂量密切相关,故通常应采用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可引起低血钾,长期应用者应定期监测血钾,并适量补钾,痛风者禁用;高尿酸血症以及明显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尤其适用于伴快速性心律失常、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交感神经活性增高以及高动力状态的高血压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疲乏、肢体冷感、激动不安、胃肠不适等,还可能影响糖脂代谢。中重度房室传导阻滞、哮喘患者禁用;慢性阻塞型肺病、运动员、周围血管病或糖耐量异常者慎用。
糖脂代谢异常时一般不首选β受体阻滞剂,必要时也可慎重选用高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长期应用者突然停药可发生反跳现象,即原有的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表现,较常见有血压反跳性升高,伴头痛、焦虑等,称之为撤药综合征。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治疗方法或药物可缓解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
如果高血压伴有血脂异常,应在生活方式改变的基础上,接受积极的降压治疗以及适度降脂治疗。如果尚未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应当从严格实施生活方式干预6个月开始,之后血脂水平还不达标,则考虑药物降脂治疗。如果已有心脑血管疾病,又发现了高血压,应立即启动他汀类药物治疗,必要时联合降胆固醇药物治疗。
如果高血压伴有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医生一般会推荐进行抗血小板治疗。高血压患者长期应用阿司匹林时需要注意:需在血压控制稳定(<150/90 mmHg)后开始应用;未达良好控制的高血压患者,阿司匹林可能增加脑出血风险。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时的血糖目标为:糖化血红蛋白(HbA1c)<7%;空腹血糖 4.4-7.0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或高峰值血糖<10.0 mmol/L。
如果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或者是容易发生低血糖、病程长、合并症或并发症多的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可以适当放宽。
易发生房颤的高血压患者(如合并左房增大、左心室肥厚、心功能降低),医生会推荐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物(尤其ARB),以减少房颤的发生。当合并有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房颤,医生常会按照现行指南进行抗凝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是高血压合并多重危险因素患者心血管疾病预防的基础,当检查提示伴有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时,应适当补充新鲜蔬菜水果,必要时补充叶酸。
0次播放
279次播放
流鼻血止不住是什么原因
这两者的区别,一个是由高血压引起肾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