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治疗 >正文

肝硬化早期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2016/3/17 16:45:32 来源:99健康网责任编辑: 颜艺红

导语 肝硬化隐伏时间久,但是只要认真观察,能及时发现肝硬化症状。那早期肝硬化有哪些症状呢?

  肝硬化起病缓慢,常隐伏3-5年,甚至数十年才出现症状,并有缓慢加重趋势。肝脏在发生病变的时候是不容易发生不适的症状。专家表示,只要认真观察,肝硬化症状还是能够看出来。那我们认识以下早期肝硬化的症状,就能做到对肝硬化的早诊断,早治疗。

肝硬化早期有哪些症状,肝硬化有什么症状,肝硬化要怎么治疗

  早期肝硬化有哪些症状?

  1、脸消瘦、面黝黑

  1/3以上患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患者,其面部、眼眶周围皮肤较病前晦暗黝黑,面容消瘦枯萎,脸颊有小血管扩张,口唇干燥,这就是“肝病面容”。这是由于肝功能减退,导致黑色素生成增多所致。

  2、眼发黄、皮发黄

  患者的巩膜(眼白)或皮肤发黄,医学术语称为黄疸。肝硬化患者半数以上可出现这种体征,一般程度较轻。这是由于肝硬化时胆汁不能正常排出,血中胆红素增多所致。若黄疸骤然升高或重新出现,均提示肝细胞有破坏,应引起重视。

  3、乳房胀、睾丸缩

  肝脏对人体血液中性激素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肝硬化时雌激素增加,雄激素减少,男性可见乳房增大、胀痛,睾丸萎缩。对女性来说,肝硬化时性激素紊乱,也会引起月经紊乱、乳房缩小、阴毛稀少等。

  4、出血点、发低热

  肝硬化患者常常有出血倾向,可出现反复鼻出血,刷牙时牙龈出血,皮肤出现出血点或淤斑,严重者为血肿。这是肝硬化时肝脏合成各种凝血因子及凝血酶的功能减低,脾功能亢进引起血小板减少等多种原因导致的结果。

  肝硬化晚期常有发热表现,热型不定,以低、中度发热为主,多在37.5~38.5℃之间。这种发热应用抗生素是无效的,只有在肝病好转时方能消退。若出现持续高热,多数提示有并发症存在,不可忽视。

  5、腹水现、静脉张

  肝硬化患者往往会出现腹水。一般来说腹水量越大,反复次数越多,预后越不好。肝硬化出现腹水的原因很多,对肝硬化腹水应认真查找原因,采取积极治疗措施,一旦合并自发性腹膜炎,预后极其凶险。

  腹壁皮下血管一般是看不见的,但随着肝硬化的进展,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腹壁静脉曲张。可见以脐为中心,周围浅静脉突起扩张,形似蚯蚓状,向四周放射性分布,以上腹壁多见。其原因是门静脉高压,淤滞在门静脉的血液,另找出路流回心脏,而腹壁静脉就是其中的一条途径,故引起腹壁静脉曲张。

  6、蜘蛛痣、朱砂掌

  肝硬化患者常在面部、颈、胸、肩、前臂及手背等处出现一些扩张的皮肤小动脉,周围有向四周辐射的树枝样细小分支,形态像一个个小蜘蛛,呈鲜红色,用笔尖、大头针或细棒一端压迫痣的中心点,可使痣及其周围分支消失,这就是蜘蛛痣。这也是由于肝功能减退之故。蜘蛛痣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标志,但并不具有特异性。正常妇女月经期间或妊娠时,约40%也可见蜘蛛痣;另外,饱经风吹日晒、经常饮酒、维生素B缺乏、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以及少数健康人也可见到蜘蛛痣。

  与蜘蛛痣发生机制相同的表现是肝掌,就是指手掌连接大、小拇指的两侧(大、小鱼际)发红,细观有许多红色斑点,有的呈斑块状,红白相间无规律,如局部加压会变苍白,放松后恢复原状。有时患者脚底也有这种改变。因其发红又称“朱砂掌”。

  肝硬化该怎么治疗呢?

  1、所用食物应易消化、富营养、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低脂为肝硬化病人选择饮食的原则。

  2、有腹水时要卧床休息,增加营养,并限制盐的摄入,*采用无盐或低盐饮食,每日食盐量以不超过5克(1钱)为宜。

  3、肝硬化病人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要保持乐观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伴有食道静脉曲张者,应避免刺激性的及硬的食物,以免损伤曲张的食道静脉造成大出血。

  5、禁酒戒烟,不要滥用“护肝”药物。

  6、有肝昏迷可能时,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三餐应以蔬菜为主。

  7、腹水明显时还要限制水的摄入,一般进水量以控制在每日1000毫升(相当于医院用的盐水瓶2瓶)。严重低钠血症者,应限制在500毫升以内。

  在肝硬化阶段,大多数患者往往是低水平的病毒复制状态,因此,抗病毒治疗已不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以及一些抗病毒药物可引起肝损伤。建议大家发现病情,应立刻到医院详细检查,及时治疗。


推荐医生

饶雅琴 主任医师

医生简介 饶雅琴主任毕业于第四.....

查看详情

王景林 主任医师

医生简介 北京302医院主任医.....

查看详情

肖清华 主任医师

医生简介 广州军区、湖南省感染.....

查看详情

网站地图|推广合作|网站简介|友情链接|联系我们|招聘|免责声明|投稿|给99健康网提意见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99投诉电话:13599529064(7×24小时)

Copyright © 2008- 99健康网(www.99.com.cn) 闽ICP备13021446号-2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ICP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