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位于眼底的后极部,视网膜的中心部,司光觉、形觉和色觉。黄斑变性(macular degeneration)是指由于年龄、遗传、不良环境、慢性光损伤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使眼部视网膜处的黄斑发生萎缩,或代谢异常,导致黄斑部位出现异常代谢物聚集、结构改变、功能减退,导致患者出现视力异常的疾病。
患者主要表现为单眼或双眼中心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症状,并逐渐加重,严重者可失去白天视力、色觉,甚至失明。黄斑变性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目前的治疗只能缓解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而一般无法完全治愈。
黄斑变性是最常见的能造成视力永久损害的疾病之一,其中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随患者年龄增加,发病率逐渐升高。美、英学者统计75岁以上患病率达40%以上。患者发病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与种族有关,一般认为白人患病率明显高于有色人种。我国目前暂无大样本流行病学数据统计。
根据发病原因及疾病病理表现,主要包括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遗传相关性黄斑变性及近视性黄斑变性。
发病主要与年龄有关,多发生在50岁以上老年人,根据病理表现及临床特征可分为干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及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
发病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一般发生于青少年,甚至婴儿。根据不同的发病年龄可分为婴儿型、少年型、成人型、老年型,还包括视锥细胞营养不良症、斯特格病、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及青少年X连锁视网膜劈裂症等。
发病主要与高度近视眼轴延长视网膜脉络膜受到拉伸等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