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治疗方案应根据分型、分期及患者自身状况进行个体化化疗,需加强支持治疗,防止感染和出血。适宜患者可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应进行早期、及时、规范的综合治疗。
在未收治病房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口服药物,包括抗生素、羟基脲等进行抗感染及控制白血病细胞数的治疗。同时,要充分的通过静脉或口服途径补充水分。
家属在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让患者了解AML的知识,学会应对疾病的方法,可增强其长期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
白血病患者常伴有粒细胞减少,应注意口腔、鼻腔及肛周护理。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将持续较长时间,可住层流病房。化疗后可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促进粒细胞恢复。
当循环血液中白细胞数>200×109 /L时,患者可产生白细胞淤滞,表现为呼吸困难,甚至呼吸窘迫、反应迟钝、言语不清、颅内出血等。因此当血中白细胞>200×109 /L时可采用白细胞分离术清除过高的白细胞,同时给予化疗药物和水化,并预防高尿酸血症及电解质紊乱,积极纠正凝血异常等。
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化疗有效杀灭白血病细胞,从而恢复骨髓造血功能。显著贫血者可输注红细胞,合并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者可采用糖皮质激素。
患者因血小板减少或合并感染,可引起凝血功能紊乱。应严密监测出凝血时间、适当补充凝血因子。
大量白血病细胞破坏分解时血尿酸增高,尿酸结石可尿路梗阻,引起少尿等急性肾衰竭,可采用别嘌醇纠正尿酸过高。
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常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其临床治疗方案不同于AML其他亚型。因而根据其原始细胞种类,化疗方案分为以下两种:
目前初治成人非APL(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的 AML 诱导治疗方案的组成以蒽环类药物联合阿糖胞苷为基础,常用的有去甲氧柔红霉素(IDA)或柔红霉素(DNR)联合阿糖胞苷(Ara-C)治疗,具体剂量及用药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及全身一般情况等综合决定。
患者若在诱导治疗后获得血液学缓解,将进入缓解后治疗,即巩固治疗阶段。
巩固治疗方案选择主要参考年龄,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危险分层,患者及家属意愿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
高危组:首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
中危组: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和化疗均可采用。自体HSCT(auto-HSCT)适用于部分中低危组患者。
低危组:首选大剂量 Ara-C 为主的巩固化疗。
初诊时白血病细胞高,伴髓外病变,属于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分型,存在t(8;21)或 inv(16)或有颅内出血者,应在获得完全缓解(CR)后作脑脊液检查并鞘内预防性用甲氨蝶呤(MTX)、阿糖胞苷及地塞米松。
一般情况好、不具有不良预后因素(不良染色体核型、不良基因突变、前期血液病病史、治疗相关性 AML),可用标准3+7方案诱导治疗。2017年中国AML指南推荐的首选方案为:标准剂量Ara-C联合IDA或DNR 或米托蒽醌。
一般情况差或具有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多采用支持治疗或低强度治疗(如地西他滨、阿扎胞苷等)。
缓解后可以使用标准剂量的化疗巩固治疗,对于预后良好的患者也可以使用中剂量阿糖胞苷巩固治疗。一般情况可,且有合适供者的患者在缓解后可行降低强度预处理的造血干细胞移植。
APL(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根据诊断时白细胞数和血小板计数进行预后分组:低危组:WBC<10×109 /L 且 PLT≥40×109 /L;中危组:WBC<10×109 /L 且 PLT<40×109 /L;高危组:WBC≥10×109 /L。目前常常把低危组和中危组放在一起作为标危组,治疗策略相同。
无论是低/中危还是高危患者,均需要经过诱导治疗、巩固治疗、维持治疗三个阶段,主要需要的化疗药物有全反式维甲酸(ATRA)、砷剂等。
使用高能射线杀灭肿瘤细胞。AML患者头颅、脊髓部位若CT/MRI检查发现肿块的,一般采用放疗后鞘内给药。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目前已经有多种口服靶向药物(Venetoclax,Glasdegib,Dasatinib,Midostaurin等)用于AML患者的治疗,对于年轻患者,大多与常规化疗方案联合。对于老年患者,可联合地西他滨、阿扎胞苷或单药治疗。但由于靶向药物针对的靶点不同,并非所有患者均适合接受上述药物治疗。
使用供体捐献的干细胞。通常以父母、兄弟或姐妹等家庭成员作为干细胞供体。供者首选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相合的同胞,次选供体是单倍体相合亲属、非血缘志愿供者和脐血。
移植的效果受多个环节影响,与移植的预处理强度、供者选择、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密切相关。主要风险是移植物抗宿主(排斥反应)。
在患者开展化疗之前,从患者的骨髓中采集干细胞,并冷冻保存。在患者完成大剂量化疗后,再回输至患者体内。该治疗不会产生排斥反应,但很难将白血病细胞与健康干细胞彻底分离,回输至患者体内的干细胞可能含有一些白血病细胞。
通过新的技术手段,如流式细胞学、基因测序等检查微小残留病灶,能更敏感的检测到干细胞中的白血病细胞成分,并避免将异常细胞回输至患者体内。
针对突变基因的靶向抑制剂,包括FLT3抑制剂,如索拉菲尼,米哚妥林,IDH抑制剂,Aurora B激酶抑制剂,SMO抑制剂,BCL-2抑制剂;针对细胞表面抗原的治疗,CD33单抗。
包括针对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抗体、WT1(锌指转录因子)介导治疗药物。
目前关于靶向药物及免疫治疗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证实。
中医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效果不明确,故不推荐使用。但可以在疾病治疗稳定后,通过中医进行全身调理。大量白细胞被破坏、分解,使血尿酸增高,有时引起尿路被尿酸结石所梗阻,所以要特别注意尿量,并查尿沉渣和测定尿酸浓度,在治疗上除鼓励病人多饮水外,要给予嘌呤醇10mg/kg·d,分三次口服,连续5~6天;当血尿酸>59um01/L时需要大量输液和碱化尿液。
3.化学治疗:化疗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手段,可分为缓解诱导和维持治疗两个阶段,其间可增加强化治疗、巩固治疗和中枢神经预防治疗等。缓解诱导是大剂量多种药物联用的强烈化疗,以求迅速大量杀伤白血病细胞,控制病情,达到完全缓解,为以后的治疗打好基础。所谓完全缓解,是指白血病的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血象和骨髓象基本上恢复正常,急性白血病末治疗时,体内白血病细胞的数量估计为5×1010~13;,经治疗而达到缓解标准时体内仍有相当数量的白血病细胞,估计在108~109以下,且在髓外某些隐蔽之处仍可有白血病细胞的浸润。维持治疗量一系列的小剂量较缓和的治疗方案进行较长时间的延续治疗,目的在于巩固由缓解诱导所获得的完全缓解,并使病人长期地维持这种“无病”状态而生存,最后达到治愈。巩固治疗是在维持治疗以后。维持治疗以前,在病人许可的情况,再重复缓解诱导方案。强化治疗是在维持治疗的几个疗程中间再重复原缓解诱导的方案。中枢神经预防性治疗宜在诱导治疗出现缓解后立即进行,以避免和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生,一个完整的治疗方案应遵循上述原则进行。
4.维持治疗:一般以MTXl5mg肌注或口服,6-MPl00mg/d,CTX200mg/m2口服,每周1次,长期维持,并在维持治疗开始后的l/2、1、2、4、7、16个月加用原诱导方案巩固、强化,16个月后每半年1次,至少2~4年。
854次播放
663次播放
骨髓增殖性肿瘤严重吗
增生性骨髓象怎么治疗
想根治白血病的话,这个是需要做下骨髓配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