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中毒性肾病

发病部位:腰部 盆腔 全身

就诊科室:肾内科 中医科

疾病用药:暂无数据

疾病自测:暂无数据

  1.血常规 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达80%,但持续仅1~2天;红细胞及血红蛋白、血小板常正常,有时有轻度贫血,其原因可能为间质小管损伤影响促红素生成以及肾衰毒性物质潴留有关;血IgE升高及TBM抗体阳性。

  2.尿常规 2/3患者有镜下血尿;白细胞尿、无菌性脓尿,尿沉渣检查经瑞特染色早期可见约30%的白细胞为嗜酸性粒细胞,有人统计尿嗜酸性粒细胞在急性间质性肾炎中检出率为66%以上。尿嗜酸性粒细胞占尿中白细胞的20%可作为诊断此病的标准。可有白细胞管型或红细胞管型。尿渗透压常高于血渗透压及尿钠降低。蛋白尿多为轻、中度,大量蛋白尿可见于氨苄西林、诺氟沙星过敏者,可呈肾病综合征表现。而其他抗生素引起者罕见。

  3.肾小管功能指标 可检测血、尿的β2M、α1M、T-H蛋白(Tamm-Horsfall protein,THP),血、尿渗透压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是目前国内外诊断近端肾小管功能的新指标。本病的肾小管功能损害一般较突出,尿钠排泄分数>2;可呈Fanconis综合征表现,即近端肾小管功能障碍,出现糖尿、氨基酸尿、磷酸盐尿和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也可呈远端肾小管功能障碍,尿酸化功能减退,出现等渗尿、失钠肾病和排钾障碍等。这些常为诊断药物性间质性肾炎的重要线索。

  4.肾小球功能指标 一般认为药物性间质性肾炎很少累及肾小球,近年来认为本病可伴有肾小球病变,如膜性肾病、新月体肾炎,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故可检测血BUN、Scr及血、尿IgG、Alb和GFR。

  5.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常见的原因通常认为:

  (1)肾间质水肿,压力增高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2)肾小球滤液通过损伤的肾小管反漏入间质,又使肾小球滤过率进一步降低。

  (3)肾小管损伤使钠和水重吸收减少,通过球管反馈作用,亦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4)肾间质浸润的细胞于局部产生血管收缩物质致肾缺血,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1.影像学检查 B超、CT等检查可发现双肾大小正常或增大。

  2.肾活检组织病理检查 由抗生素引起的肾损害常以肾间质、肾小管的急性炎症为主,肾小球正常或仅有轻度系膜细胞增多。肾活检是确诊本病的手段,不同药物可引起相似的肾脏病理组织学改变。病变呈双侧弥漫性分布。

  (1)光镜及免疫荧光检查有以下特点:

  ①肾间质水肿。

  ②弥漫性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及数量不等的嗜酸性粒细胞③肾小管上皮细胞呈退行性变性,重者出现灶状坏死、管腔扩张。

  ④肾小球和肾血管正常。

  ⑤免疫荧光检查多呈阴性,但由苯唑西林引起者有时可见沿肾小管基膜有IgG、C3沉积(呈线样),血循环中有TBM抗体。

  部分伴肾小球损害的急性间质性肾炎,其病理改变为微小病变,也可发生小球硬化。

  (2)电镜下,小管基底膜不连续,可见部分增厚及基底膜分层,肾小球正常或病变较轻。

  临床上常用的庆大霉素所致的病变主要在近端肾小管,其病理改变是肾小管刷状缘微绒毛的坏死脱落,出现次级溶酶体以及“髓样小体”。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一般基膜完整,为非破碎性病变,肾小管管腔中可见细胞碎片,间质中可见灶性炎症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浸润。近端肾小管病变严重且广泛,尚可累及远端肾小管。坏死或变性上皮细胞脱落,形成管型可使肾小管阻塞。重症病变亦可累及肾小球,电镜下可见内皮窗孔变小,上皮细胞足突融合、变形。

 

抗菌药中毒性肾病相关问答更多
张勤良 张勤良 主治医师
Q我儿子得了脓血毒症能治疗好吗
A

目前主要就是选择应用一些抗菌药物进行杀菌...

孙晓龙 孙晓龙 主治医师
Q皮下囊肿里面破了怎么办
A

炎症发作期间可以吃克拉霉素片或者头孢类抗...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