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记(birthmarks),是皮肤组织在发育时异常增生,在皮肤表面出现形状和颜色的异常。可以在出生时发现,也可能在出生几个月后甚至成年后才慢慢出现。有些胎记只出现在皮肤表面,有些则长入皮肤较深的位置。
胎记多见于小儿的背部、骶骨部、臀部,少见于四肢。可出现于头部、面部,形态大小不等。颜色深浅也各有差异,可呈黄色、棕色、棕褐色、青色、黑色、白色、红色或紫色。
常见的胎记包括鲑鱼斑、蒙古斑、咖啡斑、太田痣、色素痣(黑素细胞痣)、皮脂腺痣、鲜红斑痣(葡萄酒色斑)、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等。
发病率有种族差异。80%亚洲人、70%西班牙人、近10%白色人种有蒙古斑,男女发病无显著差异。蒙古斑常在出生时出现,但也可在出生后几周内出现。
在10%~20%的健康儿童中,可发现单一的咖啡斑。随着年龄的增长,咖啡斑显得更为明显。黑色人种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白色人种。
好发于东方人及黑色人种。日本患病率较高,我国部分地区患病率为0.16%。
是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女性较男性多发,白人较黑人多发。
临床上较为常见,多发生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
大多分布在小儿的背、腰、臀部,有时面积比较大,有时数量较多,其发生和神经疾病无关,常见的有蒙古斑、太田痣、伊藤痣。其中蒙古斑通常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消退。
是一种棕色色素斑,常见的有咖啡斑,也称咖啡牛奶斑。
临床上常统称为血管瘤。红色或暗红色如同葡萄酒颜色、基本平坦的被称作葡萄酒色斑(鲜红斑痣);另有一种高出皮肤表面的结节状肿物,颜色鲜红或暗红,形同草莓,现在称为婴儿血管瘤,或者毛细血管瘤。
也多为血管瘤,常见的有海绵样血管瘤、皮肤静脉瘤。
颜色和正常皮肤颜色一致,包括皮脂腺痣、结缔组织痣、表皮痣等。
医学上称之为无色素痣,往往呈椭圆形,像一片尖尖的树叶,有的呈不规则的多边形。
常见的为色素痣(即黑素细胞痣),可伴有局部多毛。如果皮疹面积较大,增厚明显,也称作兽皮样黑痣等。
与皮肤色素变化有关,包括蒙古斑、咖啡斑、太田痣、色素痣等。
是由靠近皮肤表面的血管组成的,包括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鲜红斑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