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妇女由于精神状态、生活环境各不相同,因此出现症状的轻重差异很大。有的妇女不需要治疗,有的妇女则需要医疗干预才能控制症状。
围绝经期综合征有哪些一般治疗措施?
通过心理疏导,使围绝经期妇女了解围绝经期综合征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并以乐观的心态相适应。必要时选用适量镇静药以助睡眠,如睡前服用艾司唑仑,服用谷维素有助于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鼓励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坚持锻炼身体、健康饮食、增加日晒时间、摄入足量蛋白质及含钙丰富的食物,以预防骨质疏松。
围绝经期综合征有哪些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激素治疗或激素补充治疗
主要通过口服、皮肤给药或阴道给药的方式,使用雌激素、孕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复方制剂或替勃龙进行治疗。
可适用于以下情况:
- 绝经相关症状明显,如潮热、多汗、焦虑、易怒、失眠等;
- 泌尿生殖道萎缩相关的问题,如反复尿路感染、性交困难;
- 低骨量及骨质疏松症。
以下情况属于激素治疗的禁忌证:
- 已知或怀疑妊娠;
- 原因不明的阴道流血;
- 已知或疑似患有乳腺癌;
- 已知或疑似患有性激素依赖性恶性肿瘤;
- 最近 6 个月内患有活动性静脉或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 严重肝及肾功能障碍;
- 脑膜瘤(禁用孕激素);
- 血卟啉病等。
若有以下情况,需慎用该疗法:
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尚未控制的糖尿病及严重高血压、有血栓形成倾向、胆囊疾病、癫痫、偏头痛、哮喘、高催乳素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乳腺良性病变、有乳腺癌家族史。
常用药物有:
- 雌激素:推荐应用天然口服雌激素(如结合雌激素、戊酸雌二醇)和经皮吸收的雌激素(如雌二醇皮贴、雌二醇凝胶)。
- 孕激素:如地屈孕酮、微粒化孕酮等。
- 雌激素孕激素复方制剂:如雌二醇屈螺酮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等。
- 替勃龙:具有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三种激素的活性作用。
可采用单纯雌激素、单纯孕激素以及雌、孕激素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案。单用雌激素仅运用于子宫已切除的患者。
雌、孕激素合用,主要目的是防止子宫内膜增生及内膜腺癌,具体方案:
- 周期序贯法:雌激素21~28天,后期加孕激素10~14天,停药后有撤退性流血,主要应用于绝经过渡期及围绝经期雌激素水平降低的妇女。
- 连续序贯法:连续不停应用雌激素,每月加孕激素10~14天,会有预期的撤退性出血,雌激素不间断,对控制症状更有利。
- 连续联合法:连续应用雄、孕激素而不间断,激素剂量可减少,更适用于绝经年限较长不愿意再有月经来潮的妇女,方法简便,阴道出血率低,依从性好。
需注意激素疗法的副作用及危险性:
- 子宫出血:用药期间的异常出血,多为突破性出血,应了解有无服药错误,超声检查内膜,必要时做诊刮排除子宫内膜病变。
- 雌激素副作用:雌激素剂量过大可引起乳房胀痛、白带多、头痛、水肿、色素沉着等,酌情减量可减少其副作用。口服雌激素可能增加胆结石和血栓风险,而经皮吸收的雌激素可以避免。
- 孕激素副作用:包括抑郁、易怒、乳房胀痛和水肿,极少数患者甚至不耐受孕激素。改变孕激素种类可能减少其副作用。少数妇女接受激素补充治疗( HRT) 治疗后,可因为水肿造成短期内体重增加明显。
- 肿瘤:患者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但乳腺癌风险主要与雌激素治疗中添加的合成孕激素及孕激素持续时间有关,微粒化黄体酮或雌二醇地屈孕酮可能不增加风险,替勃龙或雌二醇屈螺酮风险可能较低。
非激素类药物治疗
-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盐酸帕罗西汀,可改善潮热及精神神经症状。
- 钙剂:如氨基酸整合钙胶囊,可减缓骨质丢失。
- 维生素D:适用于围绝经期妇女缺少户外活动者,与钙剂合用有利于钙的吸收完全。
- 抗骨质疏松药:如双磷酸盐、降钙素、他莫昔芬、雷诺昔芬等。
围绝经期综合征有哪些手术治疗?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围绝经期综合征如何进行中医治疗?
更年期病机总属阴阳失调,肾阴肾阳不足,但以肾阴虚为多见,且亦有心、脾等脏器功能失调。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治则:补肾柔肝,清泻心火,调整肾阴阳,以滋肾阴为主,疏肝理气,宁心泻火。
临床应用较多的中成药在缓解更年期症状方面还是有效的,其他的中医治疗包括针灸、按摩理疗、药膳等也可用于辅助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减轻患者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