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表皮内瘤变

发病部位:生殖部位 女性盆骨

就诊科室:肿瘤科 妇产科 妇科

疾病用药:暂无数据

疾病自测:暂无数据

  本病应与外阴湿疣、外阴白色病变、痣、脂溢性角化瘤和黑色棘皮瘤等相鉴别。

  一、外阴萎缩性硬化性苔藓(lichen sclerosiset atrophicus) :

  1、简介:

  多发生于41~60岁妇女。以外阴、肛周皮肤萎缩变薄为主的皮肤疾病。由于皮肤萎缩为此病特征,故至今皮肤科医师仍称此病为“硬化萎缩性苔藓”。病变主要侵犯阴蒂及其包皮、小阴唇、阴唇后联合及肛周,是最常见的外阴白色病变。

  2、临床表现:

  皮损呈象牙白色丘疹,融合成各种大小与形状的斑块,皮损周围呈紫色,境界清楚而有光泽,触诊较硬,外阴皮肤呈白、干、硬、粗糙。

  3、相关检查:

  镜下见表皮萎缩、角化过度,钉突消失,基底层液化变性,真皮层见淋巴细胞浸润。

  二、外阴增生型营养不良:

  1、简介:

  多发生于40岁以上妇女。

  2、临床表现:

  常先在女阴阴道黏膜、小阴唇内外侧、阴蒂,继而延及大阴唇内侧显示灰白色斑块,表面角化、粗糙,伴有浸润肥厚,常具有瘙痒感。

  3、相关检查:

  镜下见黏膜上皮或表皮的增生性病变,女阴黏膜出现颗粒层角化,但一般无角化不良细胞。

  三、外阴汗管瘤:

  1、简介:

  是一种痣样肿瘤,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有家族史,多见于青春期和中年妇女,与内分泌有关。

  2、临床表现:

  可单独位于外阴,亦可同时在面部上下眼睑等部位,为似蜡样光泽的扁平丘疹,颜色近乎皮色。

  3、相关检查:

  镜下肿瘤细胞常位于真皮浅层小范围内,在纤维性间质内有很大小导管,形如逗号或蝌蚪状,近表皮处可有囊样导管腔。

  四、尖锐湿疣:

  1、简介:

  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主要类型为HPV1、2、6、11、16、18、31、33及35型等,其中HPV16和18型长期感染可能与女性宫颈癌的发生有关。

  年轻人多见,大多为16~25岁性活跃者,好发于大小阴唇、阴蒂、阴道和宫颈。

  2、临床表现:

  尖锐湿疣初期时不痛不痒,皮疹也不明显,多数患者一般无症状。损害大小及形状不等。可仅为数个,亦可为多数针头样大的损害:在阴肛部可长成大的肿瘤样物,有压迫感;有恶臭味;有时小的湿疣可出现阴部痛痒不适,病人可出现尿血和排尿困难;直肠内尖锐湿疣可发生疼痛、便血,而直肠内大的湿疣则可引起里急后重感。

  3、相关检查:

  镜下见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表皮呈不规则增生或假性上皮瘤样增生,棘层肥厚,挖空细胞呈灶性、散在及片状分布,HPV6、11阳性。

  五、paget病:

  1、简介:

  好发于绝经后妇女。

  2、临床表现:

  (1)骨痛:最常见,多在病损周围,以靠近关节部多。

  (2)头痛,听力丧失:病变发生在颅骨时。

  (3)神经压迫:病变发生在颅骨或脊柱时。

  (4)头颅增大,肢体弯曲,脊柱畸形:病变在进展中。

  (5)臀部痛:骨盆或大腿骨发生时。

  (6)关节痛:关节软骨受损时。

  3、相关检查:

  肉眼见病灶呈边界清楚的红色湿疹样斑块,红色病变部位可形成白色痂皮,揭除痂皮后露出鲜红色细颗粒的糜烂面。镜下见在表皮深层可见单个或小群分布的Paget细胞。

  六、浅表扩展性黑色素瘤:

  1、简介:

  肿瘤的一种,主要分布于皮肤表面,所以也是皮肤癌的前期症状,死亡率高,应及时诊断和治疗。

  2、临床表现:

  常见于背及小腿,皮损轻微隆起,可有黄褐色、棕黑、粉红、蓝灰色多种色泽变化。

  3、相关检查:

  镜下见表皮棘层肥厚,整个表皮杂乱散布着大而圆的黑色素细胞,单个或成巢位于表皮下部,大多黑色素细胞的核不典型,染色深,胞浆丰富并含有不等量的黑色素。

  七、外阴早期癌:

  1、简介:

  外阴癌多见于老年妇女。多数发生在绝经后。

  2、临床表现:

  外阴癌早期症状常见的有外阴白斑,常表现为结节性肿物或略有疼痛,外阴瘙痒是最常见症状。一般外阴癌早期症状不甚明显,所以容易被当成一般妇科疾病而被忽视,所以对于外阴癌早期信号应引起足够重视。

  3、相关检查:

  镜下见细胞核异形性明显,核大深染,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可见间质浸润,预后不良。

外阴表皮内瘤变相关问答更多
刘静 刘静 副主任医师
Q什么是表皮角化过度
A

表皮角化过度可以口服一些维生素能够得到有...

孙晓龙 孙晓龙 主治医师
Q表皮增生伴角化过度是什么意思
A

这些疾病通常都是良性的表皮增生,疣类是病...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