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发病密切相关,因此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根除治疗是很重要的。
根除幽门螺杆菌预防胃癌的最佳时机是萎缩、肠化生之前,超过该起点,导致的黏膜病变难以逆转。医生会严格掌握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适应证,给予规范化治疗,必要时根据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试验选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的发生。
在根除治疗中,患者务必遵医嘱进行规律服药,即使胃部症状有所好转,也要坚持服药,直至将幽门螺杆菌根除,以免出现幽门螺杆菌耐药株。
根据我国第5次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 不同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根除治疗的获益存在差异,因此不同疾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推荐级别有差异:
当发生了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的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时,医生不仅会进行急诊止血抢救治疗,还会对原发疾病和病因采取防治措施,一般会常规预防性给予抑酸药或胃黏膜保护剂。
对于已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按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原则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疗。
除上述相关之外,还要注意保证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鼓励吃饭细嚼慢咽。有消化性溃疡者,溃疡活动期间建议不要吃辛辣食物,不要饮浓茶、咖啡、酒以及刺激性饮料,戒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或阿司匹林者应咨询相关医生。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由质子泵抑制剂(PPI)或铋剂联合两种抗生素组成,具体为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PPI+克拉霉素+甲硝唑。
近年来,我国幽门螺杆菌对克拉霉素、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幽门螺杆菌可对这些抗生素发生二重、三重或更多重耐药,因此,三联疗法基本已被弃用。
目前推荐“铋剂四联”作为主要的经验性根除幽门螺杆菌方案,包括铋剂+PPI+两种抗生素。经典铋剂四联方案由PPI+铋剂+四环素+甲硝唑组成,目前已有将铋剂、四环素和甲硝唑置于同一胶囊中的新型制剂(Pylera),有望在全球推广应用。
其中,抗生素组成方案有7种: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呋喃唑酮;阿莫西林+甲硝唑;阿莫西林+四环素;四环素+甲硝唑;四环素+呋喃唑酮。
抗生素为餐后就服用,PPI和铋剂均为每天2次,餐前半小时服用,PPI可选择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埃索美拉唑等。四联方案疗程一般为14天。
第一次根除治疗失败的患者,医生可在剩余的治疗方案中选择另一种进行补救治疗。对多种抗生素耐药者,治疗前可做药敏试验来选择敏感抗生素。当反复治疗失败的患者需要继续治疗时,医生会先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整体评估”,包括疾病本身、患者耐药、依从性、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和治疗获益等诸多因素。
此外,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不应服用含有阿莫西林的治疗方法。
大多数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通过药物治疗可根除,只有少数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类型为:
根据《全国中西医整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病-证”共识》,若联合中药治疗,可能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有利于缓解症状,减少治疗中的不良反应。
“病-证”结合、辨证论治是当今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的基本原则。辨证论治是一种个体化治疗,就是根据每个患者症状、体征、舌脉特点,四诊合参,确定中医的证型,然后根据不同的证型给予不同的方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主要是通过整体调节,同时也有一定的直接抑杀幽门螺杆菌的作用。中医药治疗能够改善幽门螺杆菌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结合现有共识和标准,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疾病的辨证分型根据发病部位和其他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如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慢性胃炎常用证候为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胃阴不足证及胃络瘀阻证。
上述证候可单独出现,也可相兼出现,临床应在辨别单一证候的基础上辨别复合证候。同时,随着病情的发展变化,证候也呈现动态变化的过程,临床需认真甄别,从而选择相应的治则治法和方剂。
有研究显示,序贯疗法作为一线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更有效并有良好耐受性。具体为阿莫西林+PPI标准剂量维持5天,序贯克拉霉素+甲硝唑+PPI标准剂量再5天,均每日两次。
近年来研究显示,高剂量两联根除方案有较高的根除率,方案组成为PPI标准剂量+阿莫西林,每日四次。
0次播放
324次播放
c14呼气试验2000严重吗
多发胃息肉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