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跖疣可自行消失。但是当疼痛比较明显、皮损多发、大面积扩散时,则需要进行治疗。
治疗的主要原则为破坏疣体、调节局部皮肤生长、刺激局部或全身免疫反应,医生会根据损害的大小、部位及疼痛程度等确定治疗方案。
目前主要采用外用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口服药物多用于皮损数目较多或久治不愈者。该病可能需要多次重复治疗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且部分患者在治疗后会出现复发。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不宜采用物理治疗的患者,医生会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外用药物。
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抗HPV药物,可试用一些免疫调节剂,如硫酸锌、西咪替丁、维A酸类药物等。
外科手术切除易引起瘢痕,术后易复发,因此不是常规治疗方法。除非其他方法治疗失败,才可手术切除。
中医中药在治疗跖疣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适用于治疗较小的跖疣。
是目前治疗跖疣最常用的方法,通常采用液氮冷冻。医生会将液氮直接喷在患处或用棉签将液氮涂在皮损处,使疣体坏死、脱落。
此法虽方便,但疗程较长,通常需4~6周,每次治疗后会经历红肿、起疱、干燥、结痂、脱落等过程。如果痂脱落后疣体没有脱落,则需要进行第2次或多次治疗。
对于多发性损害,冷冻后水疱往往会融合成很大的水疱,给患者带来不便。冷冻后皮损中心消退,环状复发的
通过电极放出电火花,从而灼毁疣体。
采用脉冲染料激光,通过高温烧灼皮损的小血管,使组织坏死、脱落。这种方法需要每3~4周重复一次治疗。该疗法可能会导致疼痛和瘢痕。
通过微波治疗探头插入或紧贴疣体组织,在疣体局部产生一个高频磁场,将微波转化为热能,导致组织变性、坏死,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用射频传递能量至疣的局部,或将疣体浸泡在热水中进行治疗,有报道表明该方法有效。
在皮损处使用光敏剂如氨基酮戊酸(ALA)后进行光照,可引起局部炎症并使皮损处感染的细胞死亡。在治疗期间,可产生明显的疼痛。
用相对不通透的胶带,单纯封包或联合其他疗法去除疣可尝试用于治疗。
局部和皮损内药物注射的免疫治疗,已经进入治疗疣的主流。通常使用的药物是外用二硝基氯苯(DNCB)、斯夸酸二丁酯和二苯沙莫酮,病损内注射的药物是念珠菌属或流行性腮腺炎抗原。
外用DNCB应从较低浓度开始(0.2%~0.5%),接受治疗的疣应在涂药后覆盖24小时,若出现疣体触痛表明需要降低治疗浓度。治疗1~2周疣体开始消退,平均疗程2~3个月或更长。治疗的不良反应包括局部瘙痒、疼痛和轻度湿疹样皮炎。
皮损内注射念珠菌属或流行性腮腺炎抗原,每3~4周重复治疗一次,不良反应类似干扰素,如肿胀、发热、寒战和流感样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