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不育

症状名称: 男性不育

症状部位:男性股沟

相关科室: 男科 中医科

相关疾病: 暂无信息

  病因分类

  男性不育的病因分类,可根据生育能力分  为绝对不育(无精子症)和相对不育(精子数量  少或精子活力低等质量问题入按临床表现可分为原发性不育和继发性不育;按性器官病变部位可分为睾丸前性、军丸性和睾丸后性。

  男性不育的原因比较复杂,现就主要原因分述如下:

  一、精液异常

  1.无精子或精子过少 精液中精子密度低于.2亿/ml时,女方受孕机会减少,低于0.2亿/ml时,则造成不育。这种不育可分为永久性和暂时性。前者见于先天性睾丸发育障碍或攀丸、精道严重病变者;后者多见于性生活过频,导致生精功能一度衰竭,一般为精子减少而不是全无精子。

  2.精子质量差 精液中无活力的或死精子过多(超过20%-25%人或精子活动能力很差,或畸形精子超过30%,常可造成不育。

  3.精液理化性状异常 正常精液射出后很快凝成胶冻状,在以后的 15-30 min内又全部 液化。如果精液射出后不凝固,或液化不全,常提示精囊或前列腺有病变。细菌、病毒感染生殖道也可造成精液成分的改变,以致引起不育。精液中致病菌大于冰个103个/ml,非致病菌大于104个/ml,均可引起不育。

  二、生精障碍

  1.睾丸本身疾病 如睾丸肿瘤、睾丸结核、晕丸梅毒、寒丸非特异性炎症外伤或精索扭转后睾丸萎缩、睾丸缺如等,均可造成生精功能障碍,发生不育。

  2.染色体异常 性染色体异常可使旱丸等,性器官分化不良,造成真性两性畸形和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等;常染色体异常可导致性腺及生精细胞代谢紊乱。

  3.精子发生功能障碍 长期食用棉子油可影响精子发生,精子自身免疫也可造成精子发生功能障碍。

  4.等九局部病变 如隐星精索静脉曲张、巨大鞘膜积液等疾病影响了睾丸局部的外环境,或因温度、压迫等原因造成不育。

  三、精子、卵子结合障碍

  1.精道梗阻 如先天性输精管道的缺如、闭锁等畸形,手术结扎输精管,精道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月瘤等。

  2.逆行射精 如膀眈颈部曾做过手术或受到损伤或手术后癫痕挛缩使尿道畸变形;双侧腰交感神经切除术后或直肠癌腹会阴手术后;
糖尿病引起的阴部神经损害;精阜囊肿、肥大,以及严重尿道狭窄;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素阻滞剂体血平、抓乙喷演节胺等可引起支配膀跳
的交感神经功能改变。

  3.外生殖器异常 如先天性阴茎缺如、阴茎过小、男性假两性畸形、尿道上裂或下裂,后天性阴茎炎症或损伤、阴囊水肿、巨大睾丸鞘膜积液等。

  4.男性性功能障碍 阳展、早泄、不射精等。

  四、全身性因素

  1.精神和环境因素 生活环境突然改变,导致长期精神紧张;进行高空、高温、超强度劳作以及从事放射线工作。

  2.营养因素 严重的营养不良,维生素A、E缺乏症,微量元素如锌、锰缺乏,钙磷代谢紊乱,汞、砷、铅、乙醇、尼古丁、棉子油等毒性物质慢性中毒,化疗药物治疗等。

  3.内分泌疾病 如垂体性妹儒症、肥胖生殖无能综合征、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先天性性腺不发育症、先天性生精不能综合征、高催乳素症、垂体瘤或颅内感染产伤用瘤等。
据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仁济医院男子计划生育研究室在1979-1985年间统计诊治不育男性2 087例,其发病情况见表7-9-1。

  发病机理

  男性星丸是主要的性器官,它能分泌雄性激素,产生精子。附事、输精管、前列腺、精囊(腺)、阴茎为附性器官。正常男子进人青春期后性器官开始发育,逐步成熟。在性腺和雄性激素的作用下事丸精曲小管上皮中的干细胞经数次分裂,经过精原细胞一初级精母细胞一次级精母细胞一精子细胞最后发育成精子。精子在附睾管内成熟而贮存于附睾管、输精管和精囊内。在性交时,贮存的精子与精囊、前列腺的分泌物混合成精液,经正常输精道射入艾诠生殖道,然后,精子在女性生殖道内获能后才能与成熟的卵子结合使之受精/性器官的发育和功能依赖于雄激素的作用,而雄激素的分泌又受下丘脑一垂体J性腺轴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凡影响下丘脑、垂体和性腺正常激素分泌的各种因素都将影响性器官的发育和功能。睾丸本身疾病将影响雄激素的分泌和精子的形成,附性器官病变会影响精子的成熟、精液质量和射精过程。精子必须在女性生殖道内才能获能,凡因外生殖器异常,性功能障碍,使精子不能进人女性生殖道即可导致不育。

男性不育相关视频更多
男性不育是什么意思
男性不育是什么意思
严肃 泌尿外科

542次播放

男性不育不孕有哪些原因
男性不育不孕有哪些原因
严肃 泌尿外科

304次播放

男性不育相关问答更多
韩兴涛 韩兴涛 副主任医师
Q男性不育检查项目
A

怀不上孩子目前可能跟男性有关,如精子精液...

徐志强 徐志强 副主任医师
Q男性不育的治疗
A

还有就是应该检查精子的数量和质量,这也是...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