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血性分泌物

症状名称: 带血性分泌物

症状部位:全身

相关科室: 肿瘤科 妇产科 妇科 五官科 耳鼻喉科

相关疾病: 暂无信息

带血性分泌物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一、恶性肉芽肿的鉴别诊断:

  据恶性肉芽肿特点及病理改变,可归纳为两类,这两类需要相互鉴别。

  1、类肿瘤型 病变多起于鼻部,亦有首发于上腭、咽部,然后累及鼻部。病变主要位于面中线部位及上呼吸道,以进行性肉芽性溃疡坏死为主,其破坏性甚为广泛,可侵及骨和软骨,以致毁容。晚期病人多死于大出血或衰竭,尸检材料中无动脉周围炎现象。本病病理变化差异性较大,主要见于以下4种类型:

  (1)非特异性炎性肉芽组织含多种形态的炎性细胞;

  (2)非特异性炎性肉芽组织含有大量组织细胞;

  (3)非特异性炎性肉芽组织有明显坏死;

  (4)非特异性炎性肉芽组织含许多巨细胞。上述4种类型,多呈混合存在,且常以淋巴细胞为主,混有相当多的浆细胞和数量不一的组织细胞。这些细胞有明显的以血管为中心,围绕血管而浸润的倾向。虽然这些细胞中有中等度的异型性,但仍不能诊断为恶性肿瘤。Wegener肉芽肿的病理变化虽然也是非特异性肉芽肿,但其特征是有多核巨细胞和坏死性血管炎,这是恶性肉芽肿与Wegener肉芽肿的病理变化虽然也是非特异性肉芽肿,但其特征是有多核巨细胞和坏死性血管炎,这是恶性肉芽肿与Wegener肉芽肿的鉴别诊断标准。

  2、变态反应型(自身免疫型) Wegener肉芽肿即属此型,可分为局限性和全身性两种。主要是血管过敏性炎症所致,除有多发性肉芽肿外,多呈顽固性进行溃疡坏死。可局限为上呼吸道,亦可累及肺和全身各脏器。侵犯肺则呈现多发性结节,常有空洞形成;累及肾则表现局灶性坏死,肾小球肾炎;病变可引起全身性血管损害,在血管中层有纤维渗出物及肉芽组织。Wegener肉芽肿的溃疡坯煞费苦心在体内进行,并累及鼻、上腭、咽、喉、气管、肾、脾、肾上腺和肺等器官,可死于全身衰竭和尿毒症。

  二、子宫内膜炎需要做如下鉴别。

  急性子宫内膜炎:突然下腹疼痛,白带增多,并且出现发热,脉搏增快的情况。在进行妇科检查时,发现子宫颈口有大量脓、血性分泌物外溢,子宫颈举痛,子宫体稍大。

  慢性子宫内膜炎:女性经常会感到下腹隐痛或坠胀感,腰肌部疼痛,白带增多、稀水样、淡黄色或脓性、血性。并且会伴有不规则阴道出血或经期延长、痛经、闭经。子宫呈球形增大、软、有压痛,可有血性、脓性分泌物排出。

  三、宫颈炎需要做如下鉴别。

  慢性宫颈炎:慢性宫颈炎是子宫颈部的慢性糜烂性或增殖性炎症,多由急性宫颈炎转化而来,也可无明显急性期表现。慢性宫颈炎是临床常见多发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明显提高,未婚妇女极少见。主要是行经和性生活对宫颈的刺激所致。相当于中医学的"带下病"范畴。

  急性宫颈炎:急性宫颈炎多发生于产褥感染或感染性流产。阴道滴虫、霉菌及淋病感染常同时伴有急性宫颈炎。

  一、恶性肉芽肿的诊断检查:

  1、病理切片检查呈现慢性非特异性肉芽肿性病变,若出现异型网织细胞或核分裂相即可诊断本病。

  2、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偏低,红细胞沉降率加快;免疫球蛋白水平偏高,细菌、真菌和病毒培养多无特殊发现。

  3、断层X线射片几CT扫描。

  二、子宫内膜炎的诊断

  实验室检查:可做血及宫腔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可明确诊断,且供治疗用药参考。

  B超的检查:B超进行宫内状态初步诊断,其检查结果结合临床症状及化验结果来诊断手否子宫内膜炎。

  体内扫描检查:在没有明显症状的情况下,就需要作体内扫描检查了。利用扫描器检查患者,还可同时决定治疗方式和方法。

  白带检查:可以排除是否患有阴道炎,治疗的时间和效果要看你机体接受药物的敏感程度来定。

  血象:急性子宫内膜炎时,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白细胞均增多。诊断性刮宫:疑为慢性子宫内膜炎时,可经抗生素控制炎症三天后,行诊断性刮宫。经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同时亦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三、宫颈炎的诊断:

  1.典型的临床表现。

  2.妇科检查:急性炎症可见宫颈充血水肿,或糜烂,有脓性分泌物白宫颈管排出,触动宫颈时可有疼痛感。慢性宫颈炎可见宫颈有不同程度的糜烂、肥大、息肉、腺体囊肿、,外翻等表现,或见宫颈口有脓性分泌物,触诊宫颈较硬。如为宫颈糜烂或息肉,可有接触性出血。

  3.宫颈刮片示巴氏Ⅱ级。

  4.病情较重者,可做官颈活检以明确诊断。 5.宫颈糜烂或息肉与早期宫颈癌肉较难以鉴别,后者组织较硬、脆、易出血,必须依靠做官颈刮片找癌细胞,必要时做阴道镜检查及宫颈组织活检进行鉴别。

带血性分泌物相关问答更多
李青 李青 主任医师
Q乳头血性分泌物怎么办
A

建议你最好去做产前检查,告诉大夫,看是否...

魏春根 魏春根 副主任医师
Q女孩刚出生第四天有血性分泌物正常吗
A

注意宝宝下体清洁卫生,定期擦洗,勤换尿不...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