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时医生可能会问如下问题来初步了解患者病史,患者可提前准备好回答:
医生可根据家族史、出生时即存在的白斑以及具有典型特征的额部中央白斑、白发对本病做出诊断。需要与Waardenburg综合征、白癜风、无色素痣等疾病相鉴别。必要时,需要借助基因检测进一步确诊。
斑驳病应与其他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色素减退性皮肤病相鉴别,也就是与可能引起白斑表现的其他疾病相鉴别。
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父母双方都携带致病基因并都遗传给子代,子代才会患病,子代患病几率为1/4)。毛发、眼睛及全身皮肤色素减退或缺失,伴有不同程度的眼球震颤、畏光、视力低下等眼部症状。
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除了有和斑驳病类似的表现外,还伴有虹膜异色、内眦异位、鼻根宽大、先天性耳聋、先天性巨结肠等其他缺陷。
色素减退斑是该病最早的皮肤表现,常于出生时或婴儿期出现。典型皮损为形如柳叶的椭圆形斑片,因此也被称为“柳叶白斑”。其他特征性表现出现较晚,如鼻部和面部的血管纤维瘤、鲨鱼皮样斑、甲周纤维瘤等。
白斑出生时就有或在生后不久出现,沿神经节段单侧分布,通常没有家族史。白斑及周围无色素增加。
皮肤血管调节功能异常导致的色素减退斑,特点是摩擦后,白斑不发红,周围皮肤发红充血,使白斑更加明显。玻片压诊,白斑周围正常皮肤充血褪去,使白斑区域不易辨认。
后天发生,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可累及黏膜,并可以持续进展,也可缓解或消退。
多见于成人,常发生在皮脂腺丰富的部位,例如面颈部、前胸、后背、腋下等部位。皮损特点为圆形或类圆形,大小不等的斑疹,可呈淡白色,淡红色,黄棕色或多种颜色,呈花斑状,其上覆盖薄层糠状鳞屑。可伴有皮肤多汗,冬轻夏重,偶有轻痒。
好发于儿童,通常局限于面,颈部等曝光部位。皮损常多发,也可单发,可为圆形或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可逐渐扩大。随病程进展,颜色可表现为红色、粉红色或肤色。表面覆有细薄干燥的糠状鳞屑。可自愈。
炎症部位皮肤的继发性色素减少。可发生于任何皮肤类型、任何年龄。肤色较深者由于颜色对比明显而更易发生。典型皮损为大小和形状与原发炎症性疾病一致的色素减退或色素脱失斑,常与原发炎症性疾病并存,也可为唯一表现。
父母任何一方有白化病的话孩子很容易出现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