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症的原因复杂多样,一般认为是一种或多种因素促使肠道菌群在种类、数量、比例、定位转移和生物学特性上发生变化从而染病,主要致病因素包括药物、饮食、年龄、肠道动力异常及免疫功能障碍等。
正常情况下,肠道各菌种与宿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一种动态的生态平衡,一旦受到宿主及外环境变化的影响,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从而造成肠道菌群失调症。
肠道菌群失调症病因复杂多样,常见病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细胞毒性药物、激素及抗肿瘤等药物的应用,将会抑制或促进部分肠道菌群生长,引起肠道菌群失衡。这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症最常见的原因。
饮食习惯能影响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不良的饮食习惯会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
肠道菌群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有研究表明老年人肠道内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减少,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增加,肠道抵抗能力下降。 婴儿的免疫力低下,也容易罹患本病。
正常的肠道运动具有清除细菌的作用,小肠动力障碍时,食物推进速度减慢,细菌在肠道内滞留时间过长、大量繁殖,造成肠道菌群失调。
肠道自身具有一定的免疫功能。当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例如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缺乏,肠道细菌会因失去监控而过度繁殖,造成肠道菌群失调症。
化学制剂、辐射等均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此外,多种原发疾病也可引起肠道菌群的失调,包括: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肝脏疾病(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糖尿病、多器官功能衰竭、重症感染、精神疾病、肿瘤等。
使用广谱抗生素可使肠道有益定殖菌被抑制,条件致病菌大量繁殖,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症常见的诱发因素。此外,手术、外伤、化学物品、应激状态等也可诱发肠道菌群失调症。
肠道菌群失调症要做什么检查
肠道菌群失调症的药物治疗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