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anal fistula),是肛管直肠瘘的简称,是肛管或直肠与会阴皮肤相通的慢性、感染性通道,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口引流的后遗病变,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内口多位于肛窦,极小部分位于直肠壁,外口在肛周皮肤上。
肛瘘的主要临床特征为反复自瘘外口流出少量脓性、血性、黏液性分泌物,且由于这些分泌物的刺激,肛门部常有潮湿、瘙痒症状,甚至出现湿疹。当外口愈合,瘘管内脓肿形成、引流不畅,可有明显疼痛感,严重者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感染症状。反复发作、难以自愈是肛瘘的临床特点。
肛瘘在人群中的发病情况是怎样的?
肛瘘是肛肠科的常见疾病之一。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
肛瘘有哪些类型?
根据瘘管位置高低、瘘管的数量,可将肛瘘细分为4类:
- 低位单纯性肛瘘:瘘管位于肛门外括约肌深部以下(靠近肛门),只有一个瘘管。
- 低位复杂性肛瘘:瘘管位于肛门外括约肌深部以下,有多个瘘管和瘘口。
- 高位单纯性肛瘘:瘘管位于肛门外括约肌深部以上(远离肛门),只有一个瘘管。
- 高位复杂性肛瘘:主瘘管位于肛门外括约肌深部以上,有多个瘘管和瘘口。
根据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分类(Parks分类),可分为以下4类:
- 括约肌间型:约占肛瘘70%,多因肛管周围脓肿引起。瘘管位于内外括约肌之间,内口在齿状线附近,外口多在肛缘附近,为低位肛瘘。
- 经括约肌型:约占25%,多因坐骨肛管间隙脓肿引起。瘘管穿外括约肌、坐骨直肠间隙,开口于肛周皮肤。
- 括约肌上型:为高位肛瘘,较少见,约占4%,瘘管在括约肌间隙向上延伸,越过耻骨直肠肌,向下经坐骨直肠间隙穿透肛周皮肤。
- 括约肌外型:最少见,仅占近1%。内口不在齿状线附近,而在齿状线上方的直肠壁,瘘管在内外括约肌外方经肛提肌而下,外口开口于肛门远处周围皮肤。多为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合并坐骨肛管间隙脓肿的结果,也会因外伤、肠道恶性肿瘤、克罗恩病引起,治疗较为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