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时医生可能问一些问题来初步了解患者的病史,患者可提前准备好回答:
可从患者血液、淋巴组织、皮肤等组织中,分离培养出汉赛巴通体,但是培养周期长、成功率低的特点限制了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由于本方法方便、快捷、创伤小,被作为怀疑汉塞巴通体感染时的首选检查方法。但由于本法是测定间接性免疫抗体的检查方法,会受到抗体类型、患者免疫力、抗体交叉反应、既往感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其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以及排除其他疾病后方可支持诊断。
采用体外DNA扩增技术,检测人组织中感染的汉赛巴通体。本法目前被认为是最直接、准确、有效的方法,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但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并不作为首选方案。
采用鼠抗汉赛巴通体单克隆抗体对人体组织中汉赛巴通体菌体抗原检测,若阳性,可确诊。
X线表现为皮下异常软组织肿块,并伴有局部区域的软组织水肿;CT表现为边缘欠清晰的分叶状肿块,周围皮下软组织水肿,肿块边缘有强化,中央呈坏死、液化的低密度影,提示有脓肿形成;MR上表现为皮下异常肿块;高频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楚, 有强而厚的包膜回声, 周围可见多个小淋巴结呈卫星样分布, 且符合淋巴结炎的血流变化。
有报道钼靶表现为不规则高密度结节,边缘欠光整,无钙化;MR表现为病灶边界欠光整,早期强化,曲线呈平台型。超声则表现为边界不清的低回声肿块;CT:呈软组织密度,边缘欠清晰,部分病灶内可见低密度影,周围脂肪间隙内可见条索状高密度影。
CT表现为肝脏或脾多发的圆形低密度病灶,注入对比剂后病灶显示的更清楚;MR表现为肝脾多发的T1WI低、T2WI高信号类圆形病灶,边界清楚,增强后可见环形强化;超声则表现为分布肝、脾的多发、类圆形、边界清楚的低回声肿块。
超声心动图中显示主动脉瓣或二尖瓣上的多发赘生物和心脏血流障碍;CT表现为肺内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可伴有浅表淋巴结肿大。
X线表现为骨的弥漫性溶骨性病变;CT表现为骨的溶骨性病变伴软组织肿块,增强后可见环形强化,中央未见明显强化区为坏死灶;MR表现为受累骨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周围伴脓肿形成,后者增强后可见边缘环形强化。
MR显示病灶可累及脑皮质,相对应脑组织肿胀,脑沟变浅,T2WI和水抑制序列上呈高信号,T1WI上显示欠清;病灶也可累及脑神经,如视神经和听神经或面神经,病变在MR平扫中未见明显形态及信号异常,仅在增强后可见强化。
涂片检查:采集病变的皮肤及淋巴结或结膜组织,用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黑色、大小不一、多形性的短小棒状杆菌(即巴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