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面部等暴露部位出现密集的褐色斑点,严重影响容貌,需及时到皮肤科就诊。
2. 医生可能会询问以下问题来搜集病史:
3. 接下来,医生会观察皮损的部位、分布范围、颜色、大小、形状等,一般可作出诊断。
4. 一般无需治疗;病情严重者医生可能建议行激光或者强脉冲光治疗,效果很好;精确操作的浅表化学剥蚀和冷冻治疗亦有效,但是很难控制,较少使用。
亦称黑子,可分布于皮肤的任何部位,其颜色较深,分布稀疏,日晒后颜色不加深,数目也不会增多。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现为基底层黑素细胞数目增多,表皮内黑素增多,真皮乳头及表皮突延长,真皮上部可见嗜黑素细胞。
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典型皮损为黄色或淡褐色斑片,境界清楚,常对称分布于颧部,日晒后可加重,也可发生于额部及下颏。
对称分布在颧部,皮损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黑灰色斑点,多发于25~45岁人群,女性多见,皮损数目不等,平均10~20个。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真皮层上部散在的黑素细胞,细胞内富含黑色小体。
又称咖啡牛奶斑,多发于幼年,面部、躯干、四肢均可发生,典型皮损为淡褐色卵圆形或不规则形斑,边界清楚、表面光滑。皮损一般较雀斑大,不同季节皮损不消退,可单独发病或者作为神经纤维瘤病的伴发症状之一。
早期着色性干皮病可表现为雀斑样黑褐色色素斑点,色素斑可相互融合,形成大的不规则的色素沉着斑,皮损在冬季亦持续存在,非暴露部位及黏膜也可受累。
多继发于局部的物理因素刺激,皮损为淡褐色、紫褐色至深黑色的色素斑,一般于数周或数月自行消退。
又称眼上腭部褐青色痣,好发于有色人种,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与日晒无关。
皮损多单侧分布,为淡褐青色至蓝黑色的斑片或密集斑点,斑片边缘逐渐变淡,最常见的受累部位眶周、前额、颧部、颞区(俗称“太阳穴”)和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