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衰竭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内科

疾病用药:暂无数据

疾病自测:暂无数据

治疗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能最大限度的减轻肾损伤的程度,延缓疾病进展,促进肾功能恢复,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肾衰竭治疗主要包括:基本病因防治、维持内环境稳定、营养支持、防治并发症及肾脏替代治疗等。

肾衰竭急性期如何治疗?

对于由急性肾损伤引起的危及生命的水、电解质异常,医生会立即展开应对治疗。对于尽管给予了适当的内科治疗仍存在以下情况的患者,通常可能需要尽早透析。

  • 患者容量负荷过重;
  • 患者出现高钾血症(血清钾>5.5mmol/L)或血清钾迅速升高;
  • 尿毒症征象,如心包炎或其他原因无法解释的精神状态下降;
  • 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

肾衰竭有哪些一般治疗措施?

营养支持

补充营养以维持患者机体的营养状况和正常代谢,有助于病情恢复,提高存活率。低盐饮食,要注意控制磷、钾的摄入。

饮食疗法

除非患者有禁忌证,推荐成人低盐、低蛋白、低磷饮食,每日钠的摄入量<100mmol(相当于6g氯化钠)。

肾衰竭有哪些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病因治疗

由于肾衰竭的病因多样,必须积极重视原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同时应积极寻找肾功能不全加重的各种诱发因素,予以合理纠正。

对症治疗

针对肾衰竭的并发症,如恶心呕吐、贫血、出血、心衰、心包炎、精神和神经症状等,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处理。

维持内环境稳定

主要是清除潴留的代谢废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情况予利尿剂来清除体内多余液体。

对有明显失水的患者,若无严重高血压和心力衰竭,可视病情需要补液。由于慢性肾脏病患者对水的调节能力减退,补液不宜过多过快,以口服补液为最佳。不能口服的患者,静脉输液时一定要严密观察其血压、心功能状态,以避免水潴留的发生。

肾脏替代治疗

肾小球滤过率(GFR)10ml/min以下,并有明显尿毒症临床表现,经治疗不能缓解时,则应进行透析治疗。

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可适当提前(GFR:10~15ml/min)安排透析。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疗效相近,临床应用上可互为补充。患者病情稳定并符合有关条件后,可考虑进行移植手术。

肾衰竭有哪些手术治疗?

符合条件的尿毒症患者可接受肾移植手术。

肾衰竭如何进行中医治疗?

慢性肾衰竭属于中医学的“溺毒”、“虚劳”、“关格”等范畴。

中药疗法

脾肾气虚证

  • 表现: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脘腹胀满,大便不实,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 治法:益气健脾强肾。

脾肾阳虚证

  • 表现: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腰部冷痛,脘腹胀满,大便不实,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弱。
  • 治法:温补脾肾,振奋阳气。

脾肾气阴两虚证

  • 表现:倦怠乏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 治法:益气养阴。

肝肾阴虚证

  • 表现:头晕,头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淡红少苔,脉沉细或弦细。
  • 治法:滋补肝肾。

阴阳两虚证

  • 表现:畏寒肢冷,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酸膝软,夜尿清长,大便干结,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 治法:阴阳双补。

敷贴疗法

将药物用水浸湿,置于布袋中,将药袋热敷于双肾俞及关元穴,每日1~2次,3个月为1个疗程,可达和营活血、温阳利水之功。

针灸疗法

取穴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肾俞、三焦俞、心俞以补益气血;取穴关元、中极、阴廉、肾俞、三焦俞以促进排尿。取穴大椎、命门、肾俞、脾俞、中脘、中极、足三里、三阴交, 以补益脾肾。

药浴疗法

中药洗浴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辅助方法。

中药布袋包好后置于汽疗仪内,1次蒸洗30~45分钟,达到出汗目的,以不疲劳为最佳时间,每周3次,可进一步排泄毒素,辅助纠正高血压及氮质血症。

肾功能衰竭相关视频更多
如何预防急性肾衰竭
如何预防急性肾衰竭
李强 重症医学科

288次播放

什么是急性肾衰竭
什么是急性肾衰竭
李强 重症医学科

275次播放

肾功能衰竭相关音频更多
不安腿综合征的病因是什么

不安腿综合征的病因是什么

刘海丽 神经内科 0次播放
放射性直肠炎加肾衰竭怎么治疗

放射性直肠炎加肾衰竭怎么治疗

曹军 肛肠外科 0次播放
肾功能衰竭相关问答更多
林中军 林中军 主治医师
Q肾功能衰竭的原因
A

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会出现肾功能减退的相关...

林中军 林中军 主治医师
Q肾后性肾功能衰竭是什么
A

因为梗阻性疾病造成尿液反流,尿不能完全排...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