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病一般无特殊体征,主要询问病史及通过触诊明确患者疼痛部位和不适程度,进行初步判断。
食管乳头状瘤首选内镜检查,经内镜下取组织行病理检查可确诊,还可通过CT、食管钡剂造影等辅助诊断。
是食管乳头状瘤的首选检查方法,可直接观察肿瘤的大小、部位、数目、形态、性质等,还可以经内镜直视下取活组织样本,用于后续的病理检查明确病变的性质。必要时行超声内镜,是一种将内镜和超声相结合的消化道检查技术,能更准确的判断食管隆起性病变的起源层次、侵犯深度、生长方式,还可用于观察病灶是否向黏膜下浸润,利于早发现癌变。
瘤体略大时,CT也可诊断食管乳头状瘤,切线位时病灶表现为黏膜下偏侧性弧形充盈缺损,表面光滑;病灶较大时,表现为食管腔内椭圆形充盈缺损,病灶长轴与食管长轴一致,轮廓较光整,病灶上下缘清晰,上缘可见杯口状改变。若病灶表面坏死溃疡形成,则在充盈缺损表面可见龛影。黏膜相显示病变处食管黏膜皱襞平展消失,充盈相及双对比相均显示病变区食管壁柔软、管腔舒缩良好,蠕动始终存在。
对直径小于0.5 cm的病灶检出率较低,假阴性达48%;对于直径大于0.5 cm的病灶,CT平扫表现为局部食管壁结节样增厚或局部肿块形成,增强扫描病灶呈中度强化,强化均匀。
内镜下取少部分病变组织送往实验室分析,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
食管乳头状瘤有时需要和食管癌、食管息肉等相鉴别,具体如下:
食管癌与食管乳头状瘤外形上相似,需要通过内内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鉴别。食管癌中晚期在内镜下可见结节状或菜花样肿物,黏膜充血水肿,可见溃疡,还伴有一定程度的食管管腔狭窄。食管乳头状瘤内镜下多数可见食管处瘤体呈浅桃红色球形或半球形隆起,多无蒂,质软,弹性尚好,大小约0.2~1.0 cm,多为单个,常位于食管中下段。少数可见灰白色扁平状隆起,表面颗粒状,部分病灶顶部糜烂呈红色。
食管息肉较常见,由纤维血管组织、脂肪组织以及来自食管黏膜和黏膜下组织的基层构成,表面覆盖正常的食管黏膜,容易继发溃疡和出血,不见食管乳头状瘤的棘层增生、挖空细胞及角化过度等改变,据此可以进行鉴别。
2646次播放
食管溃疡不一定是食管癌,做胃镜的时候应该...
在治疗方面,食管溃疡,建议患者以服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