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氏并殖吸虫潜伏在体内的时间长短不一,短的话2~15天,长的话1~3个月,大多起病缓慢。早期症状有轻度腹痛、胸痛、间有低热。继之出现咳嗽、咯痰、痰中带血丝,以后转为铁锈色或果酱样痰,痰中可查见虫卵。
本病主要有急性和慢性两期的表现
1.急性期 主要由童虫移行、游窜引起。症状出现于吃进囊蚴后数天至1个月左右,轻者仅表现为食欲不振、乏力、腹痛、腹泻、低烧等非特异性症状。重者发病急,毒性症状明显,如高热、腹痛、腹泻等。白细胞数增多,可高达20~30×109/L,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一般情况下,患者会在感染卫氏并殖吸虫后内的一个星期内出现如下症状:没有食欲、畏寒、发热、呈弛张热、乏力、盗汗、腹痛、腹泻、酱色大便。两到三个星期后就会胸痛、咳嗽、气喘。除此之外,白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也会增多。
2.慢性期的主要病症主要表现为咳嗽、咳血痰,血痰一般呈果酱样或烂桃样、痰中会带有夏科-莱登晶体及大量虫卵。其过程大致可分为三期:
脓肿期 主要因虫体移行引起组织破坏和出血及继发感染。肉眼可见病变处呈窟穴状或隧道状,内有血液,有时可见虫体。随之,出现炎性渗出,病灶四周产生肉芽组织而形成薄膜状脓肿壁,并逐渐形成脓肿。
囊肿期 由于渗出性炎症,大量细胞浸润、聚集,最后细胞死亡、崩解液化,脓肿内容物逐渐变成赤褐色粘稠性液体。镜下可见坏死组织、夏科雷登结晶和大量虫卵。囊壁因大量肉芽组织增生而肥厚,肉眼观呈周界清楚的结节状虫囊,呈紫色葡萄状。
纤维疤痕期 虫体死亡或转移至它处,囊肿内容物通过支气管排出或吸收,肉芽组织填充,纤维化,最后病灶形成疤痕。
临床表现:卫氏肺吸虫病临床表现以胸肺型为主,次为皮下肌肉型。
(1)肺型:占病例总数的90%。咳嗽、胸痛、咳出果酱样或铁锈色血痰为主要症状。部分病例出现胸腔积液及胸膜粘连、心包炎、心包积液等。肝、脾轻度增大。通过胸部X线检查可以发现:
1)早期边缘模糊、密度加深的圆形浸润性阴影;
2)中期可见边缘锐利的圆形或椭圆形,单房或多房,囊性或实质性,大小不等的阴影;
3)晚期可见大小不等的点状或索状致密阴影,胸膜粘连与增厚。肺型症状亦常与其他类型并存。
(2)皮型:当童虫穿透真皮到达肌肉及皮下,就会变成成虫,导致皮下结节和包块。卫氏并殖吸虫引起的皮下结节多不游走,一般大小在1—3cm左右,也可大如鸡蛋或长条形,边缘不清,皮肤表面正常。包块间有时可扪及条索状纤维块。摘除切开包块可见隧道样虫穴,有时可见童虫,镜检可见嗜酸性粒细胞热肉芽肿、坏死渗出物及夏科雷登结晶等。镜观为典型嗜酸性肉芽肿,灰黄色坏死组织在其中间。可查见各类卫氏并殖吸虫。皮下及肌肉结节的主要症状表现的部位是下腹部至大腿之间,或者是背、臀、会阴部等,卫氏并殖吸虫离去后,结节炎症才会消退,细小纤维块依然停留在皮下。
(3)脑型:1/10~ 1/5的病人可见,患者常出现阵发性剧烈头痛、癔病发作、癫痫、瘫痪。也可表现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膜炎、视神经受损、蛛网膜下强出血等症状。若虫体侵犯脊髓则主要为脊髓受压、下肢运动或感觉障碍,甚至截瘫等。多伴有肺部病变;也有少数病例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轻微。
(4)脊髓型:脊髓病变多见于第10胸椎平面以下,病变部位会随着虫体行走的改变而改变。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失语、视力障碍、颈项强直发作性或持续性头痛、呕吐、癫痫,凯尔尼格征和布鲁津斯基征可阳性。通常伴有四肢及躯干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瘫痪、排尿排便困难等脊髓压迫的情况发生。
(5)腹型:虫体穿过肠壁,在腹腔及各脏器间游窜,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带血等症状。腹痛部位不固定,多为隐痛。导致大面积的炎症性反应和粘连,严重者会形成囊肿。分散各处或聚集成团的囊膜使腹膜表面粗糙不平,严重改变了腹膜的表皮形状。如果结肠及小肠浆膜处于充血状态,体内各部位的脏器和组织间会发生不同程度粘连,腹水将不会出现。有严重者会腹痛如急腹症。结节和包块有时也会在腹部发现。当虫体及肝脏时,可致肝损害或肝大。
(6)全身症状:早期症状为发热、低热或驰张热,持续数周,乏力、盗汗、食欲不振,反复荨麻疹。
(7)亚临床型 没有明显器官损害,皮试及血清免疫学检测阳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加,有时伴肝功能损害。这类患者可能为轻度感染者,也可能是感染早期或虫体已消失的感染者。
临床诊断
应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生食或半生食溪蟹、蝲蛄或饮山间小溪生水等病史。在此基础上对早期有腹痛、腹泻,继而咳嗽、咳铁锈色痰伴胸腔积液,特别对有皮下包块的患者应引起高度重视,结合流行病学史、症状及体征全面考虑。
(1)咳血痰或果酱样痰。
(2)下列不同症状交替出现:原因不明的腹痛、腹部肿块、皮下结节。
(3)原因不明的头痛、偏盲、等神经系统症状。
(4)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在短期内大量增多。
(5)蚕豆大小单房或多房囊状阴影出现在胸片内。
肺型的确诊有赖于从痰或粪便(儿童病例)中找到虫卵。皮型可作皮下结节活体组织检查。脑型病例应根据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包括常规、生物化学及免疫学试验)以及颅部 X射线照片或CT检查的结果进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