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常规检查 肿瘤反复出血时,可有小细胞性贫血表现。
2.大便潜血试验 可为阳性。
3.组织病理学检查 肉眼见呈鲜黄色,圆形,有包膜,凸向黏膜面,直径多在数厘米以内,呈息肉状,无蒂或有蒂,切面分叶状,黄色、有油腻光泽。镜检见,肿瘤由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构成,内有不规则分布的结缔组织间质。
1.气钡双重造影 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可见肠腔内圆形或卵圆形肿块,为分叶状或光滑,境界清楚,透光度较高。其形态可因局部加压而变化,亦可有深在溃疡。并可提示肠梗阻、肠套叠等征象(图3)。
2.内镜检查 往往表现为有蒂或无蒂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表面光滑或有浅表溃疡。因小肠脂肪瘤是黏膜下病变,内镜活检常为阴性。
3.B超检查 正常小肠声像图因不同节段肠管内所含内容物的不同,通常为含有气体,黏液和液体的混合型表现。充盈状态的肠壁厚度约为3.0mm,一般不大于5.0mm。疑有肠壁增厚或发现肿块者,需饮水500ml左右继续检查,每隔10~15min重复一次。小肠脂肪瘤可在B超下呈现三种声像图特征:腔内肿块型、壁内型及腔外肿块型。
4.CT检查 可判断肿瘤部位、大小等。CT影像特征:肿瘤呈均质脂肪密度影,边界清晰,注射造影后影像不增强(图4)。肠套叠时呈不均质软组织块影,呈靶形或腊肠形。
5.MRI检查 信号特征是T1加权图像脂肪成分为高信号,T2加权图像亦为高信号,随回波时间延长,信号强度逐渐下降。
6.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 有助于明确病变部位及病变性质,特别是在活动性出血期。只须每分钟有0.5ml的出血量即可呈现阳性结果。
7.剖腹探查 对疑有肠道肿瘤或触诊扪及肿块而各项检查未发现病灶者,可行剖腹探查以明确诊断,去除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