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颅内外血管重建术是烟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可有效防治缺血性卒中。近年来其降低出血风险的疗效也逐渐得到证实。
对于脑梗死或颅内出血急性期的患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烟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情绪,避免生气、发怒、激动、过度兴奋等。同时要正确看待疾病,不要丧失治疗信心,更不要悲观失望,有过重的思想负担。此外,还需要保持健康规律的作息,避免过累、过劳。最后,要避免过度换气,平稳呼吸,保护好手术部位,避免手术区域的血管受压。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烟雾病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药物。处在慢性期的患者、烟雾综合征患者,可以针对卒中危险因素或合并疾病,给予一些药物治疗,但需要警惕此类药物的不良作用。患者需要与医生充分沟通自己的病情,医生将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最合适该患者的药物,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颅内外血管重建手术是烟雾病和烟雾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方法,可有效防治缺血性卒中。 近年来,其降低出血风险的疗效也逐渐得到证实。
对于该病来说,不论是出血型还是缺血型,主流观点越来越倾向于采取积极的手术策略。 同时,由于该病属于进展性疾病,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并避开脑梗死或颅内出血的急性期。具体时间间隔存在较大争议,应结合患者的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等相关因素综合考虑,通常为1~3个月不等。
1、颞浅动脉-MCA(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术,最常用;颞浅动脉-ACA(大脑前动脉)或颞浅动脉-PCA(大脑后动脉)吻合术可作为补充或替代,当MCA动脉分支过于纤细或者缺血区位于ACA或PCA分布区时选择应用。
2、枕动脉或耳后动脉-MCA分支吻合术,在颞浅动脉细小时可以选用。
3、枕动脉-PCA吻合术,主要改善PCA分布区的血流灌注,目前应用较少。
1、重点监测患者的血压、血容量以及二氧化碳分压等血气指标,确保上述指标处于正常水平。如果血压高于正常值,就会增加手术伤口的渗血风险。其它血气指标一旦出现异常,患者就可能发生体内电解质失衡,不利于术后恢复。
2、监测患者术后是否伴有神经功能障碍。如果发生,应仔细寻找病因,针对病因进一步处理;
3、密切观察患者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情况,避免发生药物相关性出血。此类药物虽然能够降低围手术期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但因增加出血的风险,依然需要谨慎使用;
4、加强对患者术后癫痫的管控,以及做好疼痛管理。特别是针对儿童患者,一定要防止哭闹,以免增加术后风险。
主要包括以下方法:脑-硬脑膜-动脉血管融合术(EDAS)、脑-肌肉-血管融合术(EMS)、脑-肌肉-动脉血管融合术(EMAS)、脑-硬脑膜-动脉-肌肉血管融合术(EDAMS)、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EDMS)、多点钻孔术(MBH)以及大网膜移植术(OT)等。
术前进行影像学评估、血流动力学评估;重点监控血压、血容量以及二氧化碳分压等血气指标;酌情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加强对癫痫的防治,管控疼痛及情绪,尤其是对儿童患者。
间接血管重建术的术后护理与直接血管重建术的术后护理基本一致,具体参见“直接血管重建术”的术后护理部分。
是直接和间接血管重建术的组合。
接受联合手术治疗的烟雾病患者,医生在术前会对手术指征进行评估,包括影像学、血流动力学方面。患者的生命体征需要符合手术要求,力求将围术期管理的风险降到最低。
由于手术前后患者接受抗凝药的治疗,容易发生颅内出血,因此需要做好脑出血的观察。另外,异常的血液动力学压力会导致侧支血管破裂再出血,常会诱发癫痫或肢体活动障碍,因此对癫痫和肢体活动障碍的观察极为必要。
对于已经出现癫痫的患者,要观察病情变化、发病次数和持续时间等,及时告知医生。
如果患者术后出现肢体偏瘫及语言表达障碍,需要进行功能锻炼和语言锻炼,具体要听从医生建议。
部分临床个案中的实践证明中医药可阻止疾病进展,减少症状复发,改善预后。中医治疗包括中药方剂、针灸、雾化吸入等多种手段,可以针对烟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治疗。
但是中医药对于烟雾病的临床研究相对不足,缺乏有效数据对其临床疗效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