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目标是减小和去除病灶,减轻和控制疼痛,治疗和促进生育,减少和预防复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体征、病变范围以及对生育要求等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期待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联合治疗等。
- 症状轻或没有症状的轻微病变可选择期待治疗,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观察疾病的发展状况。
- 有生育要求的轻度患者,在明确诊断后可先行药物治疗,病情重者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
- 年轻没有生育要求的重症患者可行保留卵巢功能手术,并辅以药物治疗。
- 症状及病变均严重、且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可行子宫和双附件切除以及病灶清除手术。
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哪些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治疗的目的是抑制卵巢功能,阻止病情的发展。适用于有慢性盆腔痛、经期痛经明显、有生育要求及无卵巢囊肿形成的患者。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
- 是一类抗炎、解热、镇痛药物,可用于减轻疼痛。
- 常用药物有吲哚美辛、萘普生、布洛芬等。
- 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偶有肝肾功能异常。长期应用要警惕消化道溃疡的可能。
口服避孕药
- 是最早用于治疗本病的激素类药物,通过长时间服用来造成类似妊娠的人工闭经,即临床上的“假绝经疗法”。适用于轻度内异症患者。
- 常用低剂量高效孕激素和炔雌醇复合制剂。
- 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需要警惕血栓形成的风险。
孕激素
- 单用人工合成高效孕激素,通过一系列作用也可造成“闭经”和“假孕”。
- 常用的药物有醋酸甲羟孕酮、甲地孕酮或炔诺酮等,以及地诺孕素等类孕激素药物。
- 不良反应有恶心、轻度抑郁、水钠潴留、体重增加及阴道不规则点滴出血等。
- 患者在停药数月后痛经可缓解,月经恢复。
孕激素受体拮抗剂
- 具有强抗孕激素作用,通过造成闭经使病灶萎缩。
- 常用药物有米非司酮。
- 其不良反应轻,无雌激素样影响,也没有骨质丢失的危险,但是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孕三烯酮
- 通过抑制卵巢雌激素的合成,使异位内膜萎缩和闭经,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 不良反应为雄激素样作用,如毛发增多、情绪改变、声音变粗。此外,还可能有肝功能损害及体重增加等。
达那唑
- 其作用原理也是假绝经疗法。
- 适用于轻、中度痛经明显的患者。
- 不良反应有恶心、头痛、潮热、乳房缩小、体重增加、性欲减退、多毛、痤疮、皮脂增加、肌痛性痉挛等,但患者一般都能耐受。
- 因为本药物主要在肝脏代谢,因此有肝功能损害者不宜使用,也不适用于高血压、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者。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
- 该药物通过使卵巢分泌的性激素减少,造成体内低雌激素状态,出现暂时性闭经,又被称为药物性卵巢切除。
- 目前我国常用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类药物有亮丙瑞林、戈舍瑞林、曲普瑞林。
- 主要不良反应为低雌激素状态导致的阵热潮红、阴道干涩、性欲降低、乳房胀痛,失眠、抑郁、易激惹和疲倦等绝经症状和骨质疏松。停药后大部分症状可以在短期内消失,并恢复排卵,但骨质丢失需要1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恢复。
- 使用期间应监测患者血清雌激素水平,低于30pg/mL且患者出现低雌激素症状时可补充雌孕激素以及钙剂,以减轻不良反应,维持雌激素在治疗窗(30~45pg/mL)内。
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哪些手术治疗?
治疗目的为切除病灶,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
适应证
- 药物治疗后症状没有改善;
- 局部病变加重或生育功能未恢复者;
- 较大的卵巢内膜异位囊肿(囊肿最大直径≥4cm)。
手术方式
有经腹和经腹腔镜两种途径的手术,腹腔镜创伤小、手术恢复快,术后较少形成粘连,现已成为最佳的处理方式。目前认为腹腔镜确诊、手术+药物治疗为金标准治疗。常用的手术方法有以下几种。
保守性手术
即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手术需要切净或破坏所有可见的异位内膜病灶,并分离粘连、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但会保留子宫以及一侧或双侧卵巢,至少保留部分卵巢组织。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年龄较轻,或有生育要求的患者。
术后复发率约40%,因此术后建议患者尽早怀孕或遵医嘱使用药物以减少复发。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术中可以同时行生育指数评分(endometriosis fertility index,即EFI),用于指导术后的生育管理选择。
半根治性手术
即保留卵巢功能的手术。主要适用于没有生育要求、症状重或者复发后经保守性手术或药物治疗无效,但希望保留卵巢内分泌功能的年龄较轻的患者。
根治性手术
切除全子宫、双侧附件以及所有肉眼可见的病灶。适合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症状重或者复发后经保守性手术或药物治疗无效者。
对于复杂、多脏器受累的深部浸润型内异症,往往需要多学科(妇科、肛肠外科、泌尿外科等)协作手术,才能达到最满意的根治效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如何进行中医治疗?
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治疗方法或药物可缓解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