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频率异常

症状名称: 排便频率异常

症状部位:臀部

相关科室: 内科 消化内科

相关疾病: 暂无信息

排便频率异常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排便时间过长: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边上厕所边看书,一蹲就是半个小时。专家认为,这种习惯很不好。一般排便时间在5~10分钟是比较正常的,边上厕所边看书,排便时间过长,精力分散,容易引起肛肠疾病如痔疮、便秘等。排便时间过长,精力分散,容易引起肛肠疾病如痔疮、便秘等。

  排便不尽感:不少人有过排便排不净的感觉,而且大便不成形,排便不畅快感觉不舒服。其实排便不尽感大多是由慢性肠炎引起的。慢性肠炎可由急性肠炎迁延或反复发作而来,病程多在2个月以上。长期过度疲劳、情绪激动、过度精神紧张,加以营养不良,都可成为慢性肠炎的诱因。也可继发于咀嚼障碍、胃酸缺乏、胃大部切除术后、肠道寄生虫病等疾患。根据临床腹泻量、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水样便,伴有肠鸣,但无里急后重,营养障碍,结合有反复发作史或有慢性肠炎的病因存在,诊断一般不难。

  排便障碍:主要是指由于盆底肌协调障碍或大便困难引起的排出粪便的障碍,这一类又可以称为出口梗阻型便秘,常由于盆底肌、肛门括约肌在排便时的活动不能协调,或感觉异常所致。肛门指诊是一个基本而简单的检查,它可以除外痔疮、肛门狭窄、便血等器质性疾病。通过检查患者模拟排便和缩紧肛门的动作,对其肛门直肠肌肉的力量及协调与否有一个评估。肛门直肠测压是一个最常用的检查来测定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功能,同时还可测定直肠壁的感觉功能和顺应性等。包括:(1)肛门括约肌的静息压、最大收缩压、收缩时限,(2)肛门括约肌长度,(3)肛门直肠抑制反射,(4)模拟排便时压力变化,(5)直肠感觉功能,(6)直肠顺应性等。

  临床表现

  1.胃肠道症状 便意频繁,每次粪量不多并有里急后重感者,病变多在直肠或乙状结肠;小肠病变则无里急后重感。腹痛在下腹或左下腹,排便后腹痛可减轻者,往往为乙状结肠或直肠病变。小肠病变腹泻,疼痛多在脐周,排便后疼痛多不缓解。分泌性腹泻往往无腹痛症状。

  2.腹泻次数及粪便性状 急性腹泻每天排便可达10次以上,粪便多稀薄,如为细菌感染(细菌性痢疾)常带血及脓液。如为糖稀或果酱样粪便,提示可能是阿米巴痢疾。稀薄水样便常见于食物中毒。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排出洗肉水样血便,带有腥臭的气味。

  3.伴随症状

  (1)伴发热者可见于急性细菌性痢疾、伤寒或副伤寒、肠结核、结肠癌、小肠恶性淋巴瘤、克罗恩病、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期、败血症、病毒性肠炎、甲状腺危象等。

  (2)伴明显消瘦者可见于胃肠道恶性肿瘤及吸收不良综合征。

  (3)伴皮疹或皮下出血者见于败血症、伤寒或副伤寒、麻疹、过敏性紫癜、糙皮病等。

  (4)伴关节痛或肿胀者见于克罗恩病、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红斑性狼疮、肠结核、Whipple病等。

  (5)伴腹部包块者见于胃肠恶性肿瘤、肠结核、克罗恩病及血吸虫肉芽肿。

  (6)伴重度失水者常见分泌性腹泻如霍乱及细菌性食物中毒,也可见于尿毒症等。

  诊断

  多数急性或慢性腹泻患者只需根据病史、体征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粪便常规及培养等即可明确诊断。当一般常规检查后仍不能作出诊断时,应考虑作进一步检查,但由于可供检查的项目甚多,故必须结合每例患者腹泻的特点而作出选择。例如,当判断患者腹泻系小肠疾病所致的可能性大时,应选择对小肠疾病诊断有帮助的检查;如考虑腹泻是大肠疾病所致,则应选择对大肠疾病诊断有帮助的检查。

  1.病史与临床表现 详细了解病史及临床表现对急性或慢性腹泻的诊断都有重要帮助,可初步估计引起腹泻的原因或推测病变的部位。腹痛部位或扪及包块的部位常提示是病变所在的部位,例如右下腹疼痛、压痛或可扪及包块时应考虑有肠结核、克罗恩病、阿米巴肉芽肿或右侧结肠癌的可能。

  2.直肠指检 直肠指检对直肠的病变,如直肠癌、溃疡性直肠炎、直肠息肉等病变的诊断极有价值。对大便伴有黏液、脓血者,直肠指检应列为首选的常规检查。

排便频率异常相关问答更多
陈波 陈波 副主任医师
Q呼吸机呼吸频率和实际呼吸频率不一样怎么办
A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医生会给与合适的处理,不...

李青 李青 主任医师
Q自慰的频率多少合适
A

如果是男性,一个月三到五次自慰属于正常现...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