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维持机体体温的平衡,人体脑部的体温调节中枢可通过收缩外周血管减少散热,或通过寒战及提高甲状腺素、肾上腺素水平来增加产热。由于环境、个体等因素将这种动态平衡破坏,机体产热远远小于散热,会导致中心体温下降而发生冻伤。
低温、潮湿、冷风以及天气骤变等都可加速身体的散热。温度越低,人体热量消耗也越多,越易造成冻伤;身体局部潮湿,导热良好,则加速了热量的消耗,也易致冻伤。
当人体局部与极冷的金属、石块等导热性能极强的物体直接接触时,机体局部温度骤然下降会导致冻伤。如干冰、液氮、液氦、氟利昂等,该类物品可瞬间汽化蒸发,降温迅速,快速致组织损伤。接触时间越长,冻伤越严重。
长时间站立在寒冷环境中或浸在冷水中,或由于意外长时间暴露在此种环境中,均可使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导致冻伤。
有效的保暖防寒是预防冻伤的最佳措施。在极寒地区,耳、鼻、手、足等暴露部位。由于末梢循环不佳,极易冻伤。
如疲劳、虚弱、紧张、饥饿、年老或年幼等,均可减弱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调节和适应能力,使局部热量减少导致冻伤。
精神分裂症、癔病、智力障碍以及脑血管疾病以及醉酒,容易使人体失去自身保护的能力,容易引起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