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为传染性疾病,人群普遍易感,且病后不产生持久的免疫力,易产生二次感染,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难以根治的慢性菌痢,并成为隐匿的传染源。因此细菌性痢疾需要早发现,早治疗,防止其发展为慢性菌痢。
包括一般治疗及抗菌治疗。一般治疗包括消化道隔离、降温止痛、饮食调整、补液治疗等。抗菌治疗以口服抗生素为主,常用药物为喹诺酮类,首选环丙沙星,但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若为中毒性菌痢,治疗包括: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主要是应用抗生素进行抗菌治疗,合理的抗生素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急性轻症患者无需使用抗生素治疗,对于症状较重、大便带有脓血及出现中毒性菌痢表现的患者,应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应根据当地流行菌株特点,药敏试验,或大便培养的结果进行选择,疗程一般为3~5天。常用的包括喹诺酮类、阿奇霉素、头孢类等。医生将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确定其使用方式、剂量、频率、时长。
在医生指导下,可同时应用小檗碱(黄连素)减少肠道分泌。
中医辨证将细菌性痢疾分为湿热痢、噤口痢、寒湿痢、疫毒痢、阴虚痢、阳虚痢、休息痢,并根据病情寒热虚实确立了如下治疗原则:热者清之,寒者温之,实者通之,虚者补之,寒热交错者清温并用,虚实夹杂者攻补兼施。
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汤剂、中成药(口服及注射剂)、灌肠、针灸、穴位按摩及穴位贴敷治疗。
当出现危急症候时,应结合西医治疗抢救。
对于有慢性消化道疾病或寄生虫病的慢性菌痢患者,应积极治疗此类并发疾病。
免疫治疗:应用自身菌苗或混合菌苗进行治疗。
慢性菌痢患者因长期服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可使用乳酸杆菌或双歧杆菌制剂治疗。有肠道功能紊乱者,可使用镇静或解痉药物。
并发贫血、营养不良者可给予红细胞输注、白蛋白输注等治疗。
建议患者注意饮食卫生安全,养成良好生活习...
日常注意保暖,注意饮食以及手部的卫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