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应尽早发现出血灶,有效止血并迅速补充有效循环血量,以尽快恢复组织细胞血流灌注和器官正常功能,此为治疗该病的基本原则。
急性期治疗以有效止血,维持生命体征稳定为主要目标,应采用一切必要手段紧急止血,有条件时应酌情进行急诊手术止血。
在活动性出血尚未被完全控制情况下,应实施控制性血压管理,积极稳定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在安全范围,创造一切条件进行止血。
出血被彻底纠正后,应尽快将生命体征维持在正常水平,保证组织血流灌注,维持器官功能正常、稳定。
首先应尽快发现出血灶,及时止血是治疗出血性休克最基本的措施。
医生应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予以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必要时医生可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治疗。
失血性休克往往伴有体温下降,因此,医生应注意患者保暖,并配合一定的升温治疗。正常体温或治疗性降温,可以促进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医生应及时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并采取一定手段减弱神经刺激因素,来缓解患者疼痛,临床常用药物有吗啡或氯胺酮。烦躁的患者应予适当镇静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下药物进行治疗。
常选择胶体液和晶体液。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胶体液有一定的胶体渗透压。临床使用时医生常优先使用晶体液,胶体液作为补充。
补液治疗时通常采取先快后慢的原则,医生一般采用300~500ml液体在20~30分钟内输入,过程中还会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以避免因速度过快导致肺水肿。医生对有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可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
常用生理盐水或复方乳酸钠林格溶液500~1000ml静点,但大量输注生理盐水可能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大量输注乳酸钠林格溶液可能导致血液乳酸水平升高。
临床中常用的胶体液以白蛋白为主要代表。白蛋白是正常血浆中维持容量与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在体液复苏中白蛋白可通过升高胶体渗透压的作用而起到明显增加血容量的效果。但它价格昂贵,且存在传播血源性疾病的潜在风险。
血管收缩药物通过收缩外周动脉可升高血压,但同时可能减少组织的灌注血量。所以,应该在保证液体复苏的前提下进行。通常应用的血管活性药物以儿茶酚胺类药物为主,如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应用剂量应根据病人反应,按每公斤体征、每分钟持续静脉泵入。
如患者合并心功能不全或衰竭,可应用正性肌力药物,以增强心脏的做功能力。常用药物有多巴酚丁胺、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肾上腺素等。
此类药物的种类较多,医生应根据相应的检查结果,酌情应用。
及时足量的输血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有着重要的治疗意义,但它也可能导致某些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发生。
对有手术指征的活动性失血患者,应尽早予以外科手术干预,以控制血液流失,从而避免或纠正休克。盆腔及腹腔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可予以介入或手术治疗。
休克属于中医厥证范畴,失血性休克属血厥里的虚证。治疗宜补气养血。急性期可用独参汤灌服,缓解期可用人参养荣汤调养。危急时亦可用人参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静脉注射。
1126次播放
腺肌症有哪些并发症
直肠内套叠术后的并发症
失血性休克早期失血量大约是750ml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