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绿脓杆菌感染)

发病部位:全身

就诊科室:呼吸内科 血液病科 心胸外科 外伤科

疾病用药:暂无数据

疾病自测:暂无数据

  1.败血症 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多继发于大面积烧伤、白血病、淋巴瘤、恶性肿瘤、气管切开、静脉导管、心瓣膜置换术及各种严重慢性疾病等的过程中。本菌引起的败血症约占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7%~18%,居第3或第4位,病死率则居首位。病人可有弛张或稽留热,常伴休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早产儿及幼儿可无发热症状。皮肤可出现特征性坏疽性深脓疱,周围环以红斑,皮疹出现后48~72h,中心呈灰黑色坏疽或有溃疡,小血管内有菌栓,将渗液涂片革兰染色或培养易找到细菌。皮疹可发生于躯体任何部位,但多发于会阴、臀部或腋下,偶见于口腔黏膜,疾病晚期可出现肢端迁徙脓肿。

  2.皮肤软组织感染 败血症患者可继发红斑坏疽性皮疹、皮下结节、深部脓肿、蜂窝织炎等皮损。烧伤创面、褥疮、外伤创口及静脉曲张溃疡面上由于产生大量的白蛋白,有利于细菌滋生,经常可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

  3.尿路感染 假单胞菌是医院内泌尿道交叉感染的常见菌,占院内感染尿路分离菌的第二位,留置导尿管是截瘫患者获得感染的诱因。其他如神经原膀胱、尿路梗阻,慢性尿路感染长期应用抗菌治疗亦易罹患假单胞菌感染。40%的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的原发病为尿路感染。

  4.消化道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可在消化道任何部位产生病变,常见于婴幼儿以及肿瘤化疗致粒细胞低下的免疫缺损者,可引起婴幼儿腹泻及成人盲肠炎或直肠脓肿。消化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亦是败血症的重要入侵门户之一。

  5.呼吸道感染 一般为肺炎,但原发性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少见,常继发于宿主免疫功能受损后,尤其易发于原有肺部慢性病变基础上,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气管切开、应用人工呼吸机后,常表现出咳嗽、咳痰,可咳出大量翠绿色脓痰。X线表现为两侧散在支气管肺炎伴结节状渗出阴影,极少发生脓胸。继发于败血症者病情危重,肺部可见小的肌性动脉或静脉坏死所致的损伤,其类型相似于坏疽性红斑,病死率极高。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慢性感染多发生于囊性纤维化的患者,常伴慢性咳嗽、咳痰以及进行性肺功能减退。

  6.心内膜炎 常发生于原有心脏病基础上,心脏手术、瓣膜置换术后,细菌常接种于伤口缝线上或补缀物上,也可发生在烧伤或有药瘾患者的正常心脏瓣膜上。临床表现有:发热、心杂音、心力衰竭、病变可累及心脏各个瓣膜,但以三尖瓣为多见,赘生物累及左心瓣膜者,则预后较严重。相对与草绿色链球菌引起的心内膜炎,本病的药物治愈率低,即便在敏感的抗菌药物治疗下治愈率仍不足30%,故应及早手术切除赘生物并置换病变瓣膜。

  7.耳、乳突及鼻窦感染 游泳后外耳道的pH因水进入而偏碱性,有利于铜绿假单胞菌生长,造成外耳道炎。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者,偶可发生铜绿假单胞菌所致慢性无痛恶性外耳道炎,如不及时治疗,后果较差。本菌所致的中耳炎及乳突炎常继发于恶性外耳道炎或急性中耳炎,有糖尿病或其他疾病时,铜绿假单胞菌可通过血管鞘而引起颅内感染。

  8.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表现为脑膜炎或脑脓肿,有发热、头痛、呕吐、烦躁、颅压高等症状。常继发于颅脑外伤、头和颈部肿瘤手术以及腰穿术或脑室引流术后,亦可由耳、乳突、鼻窦感染扩散蔓延。粒细胞缺乏、严重烧伤则为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过程中迁徙至脑部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与其他细菌性中枢感染相同,但预后较差,病死率在60%以上。

  9.骨关节感染 主要由于败血症的血行迁徙或来源于邻近组织感染病灶,老年人复杂性尿路感染及泌尿生殖系手术或器械操作,可致多发性椎体骨髓炎。近年来报道,注射海洛因者常致颈椎骨髓炎。临床过程无甚特殊,较少疼痛感,预后不良。

  10.眼部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是角膜溃疡或角膜炎的常见病原菌之一,常继发于眼外伤或农村稻谷脱粒时角膜擦伤后。铜绿假单胞菌污染了隐形眼镜或镜片液是本菌感染眼睛的另一种重要方式。感染发展迅速,48h内可波及全眼,可迅速引起角膜溶解,应予紧急处理,否则易造成失明。

  取感染部位标本,如脓液、痰液、血、尿、皮疹、穿刺物或渗出液等进行直接涂片镜检或细菌培养测定,根据微生物特性进行鉴定,可确立诊断。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相关视频更多
引起大叶性肺炎的原因是什么
引起大叶性肺炎的原因是什么
石建邦 呼吸内科

2394次播放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相关音频更多
感染性休克最常见的疾病有哪些

感染性休克最常见的疾病有哪些

陈建 感染内科 584次播放
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多次复发怎么办

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多次复发怎么办

李建武 呼吸内科 765次播放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相关问答更多
任正新 任正新 主治医师
Q铜绿假单胞菌吃什么药
A

您好,这个细菌感染很多药物都会耐药,最好...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