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目前还无法治愈,但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使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具有与非糖尿病者同等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治疗目标

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控制糖尿病症状,防止出现急性代谢并发症,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建立较完善的糖尿病教育管理体系,为患者提供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的个体化指导。

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202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检测指标目标值
空腹血糖4.4~7.0mmol/L
非空腹血糖<10.0mmol/L
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
血压
<130/80mmHg
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mmol/L
女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3mmol/L
甘油三酯<1.7mmol/L
未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mmol/L
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8mmol/L
体质指数(BMI)<24kg/m2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mg/g
主要有氧活动≥150min/周
检测指标
空腹血糖
非空腹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血压
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女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甘油三酯
未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体质指数(BMI)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主要有氧活动

糖尿病有哪些一般治疗措施?

糖尿病的治疗需要综合治疗。鉴于每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及年龄不同,治疗方案也不同,但不论哪种类型的糖尿病,不论病情轻重,都应进行饮食治疗,并尽量多地接受糖尿病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必须调动患者本人和家属的积极性,方能取得更好的控制效果。

糖尿病综合管理的5个要点(又称“五驾马车“)包括:糖尿病教育、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监测。

糖尿病教育

患者及家属应尽可能多的学习、了解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相关知识,积极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谨遵医嘱进行治疗,提高自我管理的意识及能力。

医学营养治疗

医学营养治疗是糖尿病的基础管理措施,旨在帮助患者制定营养计划,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确定合理的总能量摄入,合理均衡分配各种营养物质,恢复并维持理想体重。

一般可根据身高(cm)-105估计理想体重。成人正常体重者完全卧床时每日每千克理想体重需要给予能量15~20kal,休息状态下25~30kcal ,根据体力劳动情况酌情增加能量摄入。

膳食营养分配要均衡,碳水化合物供给量占总热量50~60%,成年患者每日主食摄入量为250~400g,限制单糖和双糖摄入。蛋白摄入量占总热量15~20%,成年患者每日每千克理想体重给予0.8~1.2g,至少半数蛋白应来自动物蛋白质。

每日脂肪摄入量占总热量25~30%,其中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低于总能量的10%,胆固醇摄入量低于300mg/d。推荐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每日摄入能量应合理分配于各餐次,可按照每日三餐1/5、2/5、2/5或1/3、1/3、1/3分配。

运动治疗

运动治疗对于伴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建议每周150min的中等强度运动。

血糖监测

以血糖监测为主的病情监测亦非常重要。血糖监测指标主要是空腹和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白蛋白(GA)可用于评价血糖控制方案调整后短期的疗效。患者可以使用便携式血糖仪在家中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此外,病情监测还应包括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并发症的监测,患者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血脂检查以及全面的心、肾、神经、眼底等相关检查。

糖尿病有哪些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目前糖尿病治疗药物包括口服药和注射制剂两大类。

口服降糖药主要有促胰岛素分泌剂、非促胰岛素分泌剂、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抑制剂)和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抑制剂)。

注射制剂有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受体激动剂(GLP-1受体激动剂)。

口服药物

促胰岛素分泌剂

促进胰岛素分泌,主要包括磺脲类和格列奈类。

  • 磺脲类药物

包括格列苯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等。该类药物通过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控制血糖,使用不当可导致低血糖,特别是在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也会使体重增加。

该类药物适用于与二甲双胍或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控制血糖。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包括肾功能轻度不全者可选用格列喹酮;依从性不好者建议选择每日一次服用的药物。

  • 格列奈类药物

包括瑞格列奈、那格列奈。该类药物通过增加胰岛素分泌发挥降糖作用,用法同磺脲类药物。此类药物吸收后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使用不当可导致低血糖,但低血糖的发生率和程度较磺脲类药物轻。

非促胰岛素分泌剂

包括二甲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和a-糖苷酶抑制剂。

  • 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对正常人几乎无作用,而对糖尿病患者降血糖作用明显,不影响胰岛素分泌,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有轻度的减轻体重作用,可减少心血管疾病、死亡发生的风险和预防糖尿病前期发展为糖尿病。

二甲双胍单独使用不导致低血糖 。

二甲双胍是当前糖尿病指南推荐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可单独使用或和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

  •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常用药物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该类药物可以通过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来改善血糖。副作用包括体重增加、水肿、增加心衰风险。单独使用时不导致低血糖,与胰岛素或促泌剂联合使用可增加发生低血糖的风险。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以与二甲双胍或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高血糖,尤其是肥胖、胰岛素抵抗明显者。

  •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药物

包括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餐后血糖明显升高的患者。其作用机制为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可降低餐后血糖、改善空腹血糖。使用时通常会有胃肠道反应。

DPP-4抑制剂

主要通过增加胰岛素分泌改善血糖。目前国内上市的有沙格列汀、西格列汀、维格列汀、利格列汀、阿格列汀5种。可单药或联合使用以治疗2型糖尿病。单用不增加低血糖风险,也不增加体重。

SGLT-2抑制剂

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促进葡萄糖从尿中排泄达到降血糖目的,兼具减体重和降血压作用,还可以降低尿酸水平、减少尿蛋白排泄、降低甘油三酯等。单药或联合使用以治疗2型糖尿病。单用不增加低血糖风险。

主要有达格列净、坎格列净、恩格列净。达格列净和恩格列净餐前餐后服用均可,坎格列净需在第一次正餐前口服。

该类药物除了有较强的降糖作用外,还有很强的独立于降糖作用之外的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心功能衰竭和肾功能衰竭发生风险的作用。

注射药物

胰岛素

可分为常规胰岛素、速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根据患者的具体降糖需求选择不同的胰岛素。胰岛素的常见副作用为低血糖和体重增加,接受长期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还可出现皮下脂肪增生和萎缩。对胰岛素过敏少见。

GLP-1受体激动剂

通过激动GLP-1受体而发挥降糖作用。通过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延缓胃排空,通过中枢性的食欲抑制来减少进食量。

目前国内上市的GLP-1受体激动剂有艾塞那肽、贝那鲁肽、利拉鲁肽、度拉糖肽,均需皮下注射使用。

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利拉鲁肽和度拉糖肽有独立于降糖作用之外的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病变风险的作用。

GLP-1受体激动剂的常见副作用为恶心、食欲减退。

糖尿病有哪些手术治疗?

主要的手术方式是:代谢手术。

适应证

年龄在18~60岁,一般状况较好,经生活方式干预和各种药物治疗血糖难以控制的肥胖的2型糖尿病或伴发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禁忌证

  • 滥用药物、酒精成瘾、患有难以控制的精神疾病患者;
  • 对代谢手术的风险、预期后果缺乏理解能力的患者;
  • 1型糖尿病的患者;
  • 胰岛β细胞功能已明显衰竭的2型糖尿病患者;
  • 外科手术禁忌者;
  • BMI<25kg/m2;
  • 妊娠期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常用手术方式

袖状胃切除术

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术后并发症及再次手术率是所有代谢手术中最低的。目前认为是中重度肥胖伴2型糖尿病的首选术式。

胃旁路术

操作较为复杂,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需要更注意营养物质的监测与补充。用于2型糖尿病病程相对较长,需要减重更多的患者。

手术管理

术前对具有代谢手术适应证的患者进行术前评估。

术后应限制总热量,患者宜采用渐进式的阶段饮食、避免食用浓缩的甜食、保证蛋白质的摄入、补足水分、补充维生素和微量营养素,此外,患者还需坚持运动、改善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终身随访。

糖尿病如何进行中医治疗?

有临床证据显示中药可以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改善与糖尿病相关的症状。中药的长期治疗是否可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和中医药的长期应用的安全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及评估。

需要注意的是,1型糖尿病不推荐采用中药控制血糖。

糖尿病有哪些其他治疗措施?

胰腺和胰岛细胞移植

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

胰岛细胞移植一般用于血糖难以得到满意控制和反复发生严重低血糖的1型糖尿病;胰腺移植一般用于治疗需要肾移植的1型糖尿病。

如有需要,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在具有丰富胰腺和胰岛细胞移植经验、并已经在临床常规开展上述移植的医学中心接受移植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有什么新进展?

干细胞治疗

尚处于研究阶段,目前没有充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医学证据支持临床常规采用干细胞治疗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糖尿病相关视频更多
胆囊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胆囊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赵宝成 普外科

0次播放

结膜下出血是怎么回事
结膜下出血是怎么回事
王蔚 眼科

0次播放

糖尿病相关音频更多
糖尿病后得阴道炎的几率会增加吗

糖尿病后得阴道炎的几率会增加吗

李立杰 妇产科 0次播放
孕妇血糖高能不能吃樱桃

孕妇血糖高能不能吃樱桃

郭煦 妇科 0次播放
糖尿病相关问答更多
武玮 武玮 主治医师
Q2型糖尿病严重吗糖尿病糖尿病用该吃什么饭
A

糖尿病平时饮食上要注意,不能吃甜食,面糊...

梁茵 梁茵 主任医师
Q糖尿病多久会糖尿病足
A

因此,糖尿病足不是糖尿病患者必然发展的趋...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