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真菌感染性口炎 (小儿鹅口疮,小儿口腔念珠菌病,小儿霉菌性口炎)

发病部位:头部

就诊科室:儿科 五官科 口腔科

疾病用药:暂无数据

疾病自测:暂无数据

小儿真菌感染性口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1.涂片 刮取病损区表面假膜或分泌物,义齿性口炎刮取义齿基托的组织面,涂于载玻片上,加滴10%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溶液,?a href="http://jbk.39.net/keshi/pifu/pifubing/490b3.html" target="_blank" class=blue>痈遣F???鲆缫海?镁凭?魄嵛⒓尤热芙饨侵省V苯佑孟晕⒕导觳椋?晕⒕迪驴杉??a href="http://jck.39.net/jiancha/huaxue/bian/4e7dd.html" target="_blank" class=blue>色的白色念珠菌的孢子和菌丝。涂片也可用PAS(过碘酸雪夫染色)染色后再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后孢子和菌丝呈红紫色,易于观察,且可长时间保存。

  2.培养 收集患者非刺激性混合唾液2ml,取0.5ml接种在TTC琼脂培养基(含红四氮唑的沙培养基)上,在35℃下培养。1~2天后取出菌落生长情况,形成酵母样菌落,可做涂片和进一步鉴定,第7天仍无菌落生长视为阴性。

  3.鉴定 厚膜孢子形成实验是目前鉴定白色念珠菌的最重要特征之一。方法是在玉米吐温培养基中,穿刺接种待检菌,22~25℃培养1~2天,可出现点状灰白色菌落,显微镜下菌丝顶端有厚膜孢子生长。

  4.组织病理检查 急性假膜性念珠菌病的假膜是由脱落的上皮细胞、纤维素、食物碎屑、白细胞、细菌和白色念珠菌菌丝组成的一个厚厚的膜层。急性假膜性念珠菌病以菌丝可以侵入黏膜角化层。慢性增殖型念珠菌病病损区组织病理检查,表现为上皮不全角化,可见白色念珠菌菌丝侵入。上皮内有多形核白细胞浸润,在不全角化层中,白细胞聚集形成微小脓肿。有时可见轻、中度异常增生,因此,对慢性增殖型念珠菌病应提高警惕,争取早期活检,明确诊断。

  一般无需辅助检查,当病情重,感染蔓延时,应相应做胸片、B超、心电图等检查。

小儿真菌感染性口炎相关问答更多
黄剑 黄剑 副主任医师
Q小儿口炎怎么办
A

总之,此时需要进行抗真菌治疗,比如可能是...

高丽艳 高丽艳 副主任医师
Q小儿肺炎吃什么药好得快
A

小儿肺炎的常见病原体有病毒性的,细菌性的...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