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天性脑积水的治疗应首选解除脑脊液循环通路障碍,故手术为唯一选择。
- 药物治疗仅做为缓解症状的治疗。
- 早发现,早治疗有助于减少脑组织的损害以及并发症。
先天性脑积水急性期如何治疗?
可使用利尿剂和渗透性药物缓解症状,症状较重的可考虑侧脑室外引流术,将脑脊液引流出体外。主要用于急性梗阻性脑积水,作为紧急减压抢救措施,可快速缓解症状,为下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先天性脑积水有哪些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药物治疗包括使用多种利尿剂和渗透性药物如甘露醇,以及可减少脑脊液分泌的药物如乙酰唑胺,药物仅用于缓解症状,并不能完全解决脑积水问题。
甘露醇
常见的利尿脱水剂,提高血管内渗透压,液体由组织内向血管内移动,从而可降低颅内压力。值得注意的是,使用甘露醇可能会导致孩子体内电解质紊乱。
乙酰唑胺
常用量为按体重5~10mg/kg,一般每天可以减少脑脊液的生成,从源头上减少脑脊液。这个药物可能会像磺胺类药物易引起孩子过敏症状,并且严重肝肾功能患者禁止使用。
先天性脑积水有哪些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方式为脑室分流和脑室镜下第三脑室底部造瘘术。
脑室分流术是通过改变脑脊液的分流途径,将脑脊液分流到人体的腹腔、右心房、膀胱或上矢状窦,进而使脑脊液被吸收。手术需植入特制的分流管,过去常用定压分流管,有低、中、高压三种类型,在手术时经脑室测压后选择使用。近年,可调压脑脊液分流管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侧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
- 适应证:适用于各种类型脑积水,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术式。脑室引流管的脑室端最好放置在额角可经额部或枕部穿刺置入,经颈部、胸壁皮下达腹部在剑突下正中做腹壁小切口,将导管引入腹腔。是治疗小儿脑积水最常用的手术方法。
- 术前准备:禁食4~6小时为麻醉做准备,检查凝血,完善传染病检查,剃头备皮。
- 术后护理:保持伤口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注意静脉营养。
- 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颅内或腹腔内感染,切口或皮下感染、分流管阻塞、分流管断裂、颅内或腹腔内分流管异位、脑脊液过度引流(引起硬膜下血肿或积液,裂隙脑室综合征)、脑脊液引流不足、颅内出血、癫痫等。
脑室-心房分流术(V-A分流术)
- 适应证:该术式将脑脊液引流到心脏进入血液循环。常用于不适合做V-P分流术者,如有腹腔内感染,严重呼吸、循环系统疾病者。较少应用于儿童。
- 手术前准备:禁食4~6小时为麻醉做准备,检查凝血,完善传染病检查。
- 术后护理:静脉营养,保证孩子身体营养需要,保持伤口处清洁干燥,定期更换纱布,避免感染。
- 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颅内或腹腔内感染,切口或皮下感染、分流管阻塞、分流管断裂、颅内或腹腔内分流管异位、脑脊液过度引流(引起硬膜下血肿或积液,裂隙脑室综合征)、脑脊液引流不足、颅内出血、癫痫等。
脑室镜下第三脑室底部造瘘术
- 适应证:适用于非感染性、非出血性梗阻性脑积水,不适用于年龄特别小(1岁以下)的患儿,该术式是替代植入性分流的首选治疗方法。切口选择中线外侧2.5~3cm,脑室镜导入侧脑室。
- 手术前准备:禁食4~6小时为麻醉做准备,检查凝血,完善传染病检查。
- 术后护理:保持伤口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 术后并发症:颅内出血、癫痫等。
- 手术术式禁忌证:第三脑室小,宽度不到3mm;丘脑中间块巨大或第三脑室底小;裂隙样侧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