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包括预防卒中、改善认知功能及控制精神行为症状。目前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除针对卒中病因和血管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外,还有对症治疗,包括对认知功能的改善和对精神行为或情绪障碍的控制等。
针对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包括体育锻炼、健康饮食、戒烟和教育等,能降低血管性痴呆发生的风险。目前有研究提示,对高危老年人群的综合干预(体育锻炼、饮食调节、认知训练及血管危险因素控制)对预防血管性痴呆有益。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治疗卒中和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如治疗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及心脏病等;早期诊断和治疗卒中;预防卒中再发,如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治疗等。
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多奈哌齐、加兰他敏和卡巴拉汀)和NMDA受体拮抗剂(美金刚)对血管性痴呆有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但其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临床评价。血管性痴呆合并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也可以选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和NMDA受体拮抗剂进行治疗。
丁苯酞、尼莫地平、银杏叶制剂等也可能有效,但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
胆碱酯酶抑制剂与NMDA受体拮抗剂对精神行为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临床获益和潜在风险,根据症状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使用药物并非是控制精神行为症状的首选。
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治疗方法或药物可缓解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
血管性痴呆患者如果存在精神行为症状,应分析其原因,可采用环境和社会心理干预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