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临床表现为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发作形式多样,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多伴有瘙痒,可自行消退不遗留痕迹。病情严重的急性荨麻疹还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胸闷及喉梗阻等全身症状。
荨麻疹患者早期可在接触诱因,如过敏原或物理、化学刺激后,先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后出现风团,或以全身各部位风团(以躯干和四肢近端为主)为最初的表现。
荨麻疹多急性起病,典型表现为突然自觉皮肤瘙痒,很快瘙痒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或苍白色风团,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可孤立分布或扩大融合成片,皮肤表面凹凸不平,类似于橘皮样外观,周围多伴有红晕。
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水肿减轻,风团变为红斑并逐渐消失,不留痕迹,单个风团的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但新风团可此起彼伏,不断发生。风团每天发作或间歇发作,持续时间≥6周即为慢性荨麻疹。
不同类型荨麻疹可有不同特点。
又称皮肤划痕症,表现为用手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数分钟后沿划痕出现条状隆起,伴或不伴瘙痒,约半小时后可自行消退。
迟发型皮肤划痕症,表现为划痕后数小时在皮肤上出现的线条状风团和红斑,在6~8小时达到高峰,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48小时。
又称寒冷性荨麻疹,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为家族性,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较罕见,可从婴幼儿开始发病,可持续终身。
另一种为获得性,较常见,表现为接触冷风、冷水或冷物后,暴露或接触部位产生风团,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手麻、唇麻、胸闷、心悸、腹痛、腹泻、晕厥甚至休克等,有时进食冷饮可引起口腔和喉头水肿。
又称压力性荨麻疹,压力刺激作用后4~6小时产生瘙痒性、烧灼样或疼痛性水肿性斑块,持续8~12小时,部分患者伴有畏寒等全身症状。
站立、步行、穿紧身衣及长期坐在硬物体上可诱发本病,常见于承重和持久压迫部位,如臀部、足底及系腰带处。
又称热性荨麻疹,分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
先天性热荨麻疹又称延迟性家族性热性荨麻疹,这类患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幼年发病。患者接触43℃温水后1~2小时,在接触部位出现风团,4~6小时达到高峰,一般持续12~14小时。
获得性热性荨麻疹又称局限性热性荨麻疹,这类患者将装有43℃温水的试管放在皮肤上,约数分钟就在接触部位出现风团和红斑,伴刺痛感,持续一小时左右而自行消退。
日光照射后数分钟在暴露部位出现红斑和风团,1~2小时内可自行消退,严重患者在身体非暴露部位亦可出现风团,自觉瘙痒和刺痛。可由中波、长波紫外线或可见光及人造光引起,以波长300nm左右的紫外线最敏感,少数敏感性较高的患者接受透过玻璃的日光亦可诱发,病情严重的患者可出现全身症状,头痛甚至晕厥。
青年人多见,女性多见,症状多轻微而易被忽略,表现为皮肤在被振动性刺激后几分钟内就会出现局部的水肿和红斑,持续30分钟左右。这些刺激包括慢跑、毛巾来回的摩擦、颠簸路面骑行自行车,演奏乐器如小号、萨克斯等,甚至是使用振动性机器,如剪草机、摩托车和气锤等。
多见于年轻患者,主要由于运动、受热、情绪紧张、进食热饮或乙醇饮料后,躯体深部温度上升,促使胆碱能性神经发生冲动而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肥大细胞而发病。
该类型表现为受刺激后数分钟出现直径1~3mm的圆形丘疹性风团,周围有程度不一的红晕,常发于躯干上部和肢体近心端,互不融合。自觉剧痒、麻刺感或烧灼感,有时仅有剧痒而无皮损,可于30~60分钟内消退。
偶伴发乙酰胆碱引起的全身症状(如流涎、头痛、脉缓、瞳孔缩小及痉挛性腹痛、腹泻)等,头晕严重者可致晕厥。以1:5000乙酰胆碱做皮试或划痕试验,可在注射处出现风团,周围可出现卫星状小风团。
在皮肤接触水的部位即刻或数分钟后出现风团,与水温无关,皮损好发于躯干上半部分,伴瘙痒,持续时间在一小时之内。
皮肤直接接触变应原后出现风团和红斑,可由橡胶、化妆品、食物防腐剂和添加剂等化学物质等引起。
0次播放
0次播放
早发型妊娠痒疹怎么治疗
新生儿红斑疹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