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栓症最早是在1965年由Egeberg在报道首例遗传性抗凝血酶III缺乏症伴血栓栓塞时提出,意为血栓形成的倾向性增高。近年来该词的含义已逐步扩大,并非指单一疾病,而是指由于抗凝蛋白、凝血因子、纤溶蛋白等的遗传性或获得性缺陷或存在获得性危险因素而容易发生血栓栓塞的一组病症,主要临床表现为血栓形成,以静脉血栓为主。
易栓症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遗传性易栓症和获得性易栓症。
患者一般有血栓家族史,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多发性、反复性血栓形成,常规抗血栓治疗效果不佳,较常见的是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遗传性蛋白S缺陷症、抗凝血酶III缺陷症。
常见有恶性肿瘤、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增殖性肿瘤、炎症性肠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尿毒症、肾病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及抗磷脂综合征等,此外制动、创伤、高龄等状态也会提高血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