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下血肿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
硬膜下血肿有哪些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采用手术还是非手术治疗硬膜下血肿的决策,取决下列因素:
- 临床症状(GCS评分决定严重程度、神经系统检查,包括瞳孔征象);
- 头部CT检查结果:硬膜下血肿血凝块厚度、中线移位程度,以及是否存在相关脑损伤;
- 硬膜下血肿急性程度,随着时间推移,临床情况是稳定还是恶化;
- 共存疾病及相关创伤的存在和严重程度;
- 年龄。
指南推荐,对于昏迷患者(定义为GCS评分<9分),如果神经系统状况稳定且血凝块厚度小于10mm、中线移位小于5mm、无瞳孔异常且无颅内压增高,则在重症监护病房中,进行非手术治疗并监测颅内压。如果这些患者颅内压持续大于20mmHg,则推荐手术治疗(开颅血肿清除术)。
手术方式
- 急性硬膜下血肿:可采用不同的技术进行,包括钻孔引流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去骨瓣减压术。
- 慢性硬膜下血肿:多用钻孔引流术1个或多个钻孔来引流血肿。通常将软导管放置于硬膜下间隙48~72小时,直到无引流物排出。
硬膜下血肿如何进行中医治疗?
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治疗方法或药物可缓解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
硬膜下血肿有哪些其他治疗措施?
保守观察
- 临床稳定、血肿较小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可采用非手术治疗;
- 此类患者在损伤后数小时到数周,可能出现需要手术的血肿扩大和神经功能恶化;
- 密切观察、监测颅内压和连续脑成像检查是非手术治疗的重要方面。建议应在初次扫描后6~8小时内进行第1次随访头部CT扫描。
逆转抗凝
这在手术干预之前,必须进行逆转原有口服抗凝药物。
口服抗凝治疗的逆转方法包括:
- 维生素K;
- 未活化的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物;
- 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旁路活性剂;
- 新鲜冰冻血浆。
治疗的目标应该是使国际标化比值(INR)达到正常范围,即在大多数实验室小于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