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动脉狭窄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

疾病用药:暂无数据

疾病自测:暂无数据

治疗

药物治疗是椎动脉狭窄的基础治疗。对于无症状的椎动脉狭窄患者,主要为药物治疗和控制危险因素;对于有症状的椎动脉狭窄患者,药物治疗为主,必要时可行血管内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使用抗血小板聚集和降脂稳定斑块药物,同时需加强控制血管危险因素,必要时应给予降压药和降糖药物,并调整生活方式,例如锻炼、戒烟、减轻体重和选择健康饮食。

椎动脉狭窄有哪些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抗血小板治疗

对于有症状的患者给予积极抗血小板治疗,长期口服阿司匹林(100mg/d)或者氯吡格雷(75mg/d)。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者小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该在24小时内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至少维持1个月 。

对于椎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患者常规予以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抗血小板药不良反应主要是长期服用对消化道有刺激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消化道出血,若患者合并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不全、阿司匹林哮喘等应谨慎应用抗血小板药。

危险因素处理

控制血压治疗

对于症状性椎动脉狭窄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降压治疗可降低脑缺血风险。

根据血压水平高低,合理选择降压药物,将收缩压控制<140/90mmHg,但对于发病机制为椎动脉狭窄导致低灌注的患者需制订个体化的降压方案。

他汀类药物治疗

研究发现,通过他汀类药物治疗不仅可以减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而且可以增加斑块稳定性和降低斑块负荷。

对于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椎动脉狭窄患者,他汀类药物治疗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8mmol/L或降幅超过50%,可降低血管事件再发的风险。常用的他汀类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等。

控制血糖治疗

曾发生过缺血性脑卒中或TIA的糖尿病患者,建议将血糖控制至接近正常血糖水平。

对大多数患者,治疗的合理目标是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7%。

其它

健康饮食、加强运动、控制体重、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等。

椎动脉狭窄有哪些手术治疗?

血管内治疗

适应证

椎动脉狭窄程度≥70%,即椎动脉重度狭窄时,如果给予正规药物治疗后仍有后循环缺血症状的患者,建议血管内治疗。当对侧椎动脉发育不良或缺如、合并前循环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代偿不良时可更加积极治疗。

治疗方式

血管内治疗包括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对于狭窄程度较重时,在行支架置入术前需应用小球囊进行扩张,以便于支架系统到位以及释放。另外,支架置入术较单纯的球囊扩张成形术能减少血管夹层和急性血管闭塞的发生率,且远期通畅率较高。

并发症

血管内治疗最主要的并发症是颅内出血和栓子事件;前者主要原因是高灌注综合征,危险因素主要是高血压,术后应将血压控制在合适水平,对于严重狭窄、侧枝循环差的患者,血压应控制在低于基础血压20mmHg左右;后者主要来于术中斑块破裂脱落。其他并发症有穿支动脉闭塞、支架内血栓形成、血管痉挛、残余狭窄及再狭窄等。

椎动脉颅外段狭窄血管内治疗围手术期脑卒中/TIA发生率约2%,低于颅内段狭窄。

术后恢复

血管内治疗是经股动脉穿刺进行的微创手术,术后需卧床约12~24小时,降低股动脉穿刺部位出血风险,医生评估穿刺点无渗血时可以正常下床活动。

外科治疗

  • 手术方式:包括椎动脉内膜剥脱术、椎动脉移位术和椎动脉搭桥术等。
  • 并发症:包括喉返神经损伤、切口感染、淋巴瘘、脑卒中等,并发症发生率报道为2.5%~25.0%。
  • 适应证:目前仅推荐作为血管内治疗失败的备选方案。
椎动脉狭窄相关视频更多
突然晕厥的原因有哪些
突然晕厥的原因有哪些
陈丽平 神经内科

2018次播放

椎动脉狭窄相关音频更多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怎么回事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怎么回事

蔡丽娥 心血管内科 129次播放
颈椎病会不会引起头痛

颈椎病会不会引起头痛

李文鹏 骨科 298次播放
椎动脉狭窄相关问答更多
杨庆玺 杨庆玺 副主任医师
Q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最易累及冠状动脉吗
A

出现冠心病主要就是因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任正新 任正新 主治医师
Q什么是动脉?平常输液是动脉还是静脉?
A

您好,动脉就是心血管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