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细胞动力学,白细胞减少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分为三大类:生成减少,破坏或消耗过多,分布异常。
由于中性粒细胞是机体白细胞的主要构成,故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减少往往伴随着白细胞计数减少。而成人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主要原因为生成减少和自身免疫性破坏,而分布异常很少见。药物、电离辐射、化学毒物、感染、自身免疫等因素均可引起白细胞减少。
电离辐射、化学毒物、细胞毒性药物是最常见的继发性原因,可直接损伤或抑制造血干/祖细胞及早期分裂细胞;某些药物可引起剂量依赖性骨髓抑制或特异性免疫反应。
骨髓造血组织被白血病、骨髓瘤及转移瘤细胞等浸润,可影响骨髓正常造血细胞增殖。
维生素B12、叶酸缺乏者,大量幼稚粒细胞未能正常成熟,在骨髓内迅速死亡;MDS、PNH、AML、某些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等疾病,前体细胞群中造血活跃,但终末细胞未能最终释放入血液,出现无效造血。
可见于病毒、细菌感染。其机制为中性粒细胞消耗增加和感染时产生负性造血调控因子的作用等。
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转移至边缘池导致循环池的粒细胞相对减少,但粒细胞总数并不减少,见于遗传性良性假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严重的细菌感染、恶性营养不良等。
如血液透析开始后2~15分钟粒细胞滞留于肺血管内;又如脾大时,其滞留于脾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