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肠综合征急性期,肠道还不能适应肠黏膜吸收面积的骤然减少,患者可以出现严重腹泻,每日肠液排泄量可达5~10L,因此急性期的治疗包括控制腹泻,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并通过全胃肠外营养进行营养支持。当腹泻量降至每日2L以下时,可应用少量肠内营养剂,促进肠道代谢。
由于手术切除了部分肠管,肠道对营养成分的吸收受到了影响,短肠综合征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营养不良表现,需要给予不同形式的营养支持。营养支持的方式包括肠外营养、肠内营养:
非急性期短肠综合征患者的营养支持,应优先选择肠内营养支持,即使患者剩余小肠过短,通过药物控制腹泻,并进行肠康复治疗的同时,也应尝试给予部分肠内营养,不足部分再由肠外营养补充。临床上,医生往往会根据患者的自身特点制定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
优化饮食可改善水电解质平衡与患者的营养状态,对短肠综合征患者非常重要。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药物治疗的目的是为了减轻患者的腹泻症状,常用的药物包括延缓肠内容物通过的药物,以及减少胃肠道分泌的药物两类。
洛哌丁胺可降低肠道环形肌、纵行肌的张力,减少胃酸、胆汁、胰液的分泌,还可增加肛门括约肌的张力,而发挥减轻腹泻、减少大便失禁的作用。
而且洛哌丁胺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无影响,更安全。洛哌丁胺是目前控制短肠综合征患者腹泻的首选药物。
正常人体消化道每天共分泌各种消化液总量约8L,减少消化液的分泌便能一定程度改善短肠综合征患者的腹泻症状。
质子泵抑制剂(如兰索拉唑)和组胺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可以减少短肠综合征患者消化液丢失,质子泵抑制剂比H2受体拮抗剂更有效,而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可以有效抑制全消化道多种消化液的分泌,这些药物在临床上也常用于短肠综合征患者腹泻的治疗。
短肠综合征的手术治疗包括非移植外科手术、小肠移植术两类。
对于剩余小肠出现明显扩张(直径≥4cm)的患者,该术式可显著延长剩余小肠的长度,增加小肠吸收面积,改善肠道的吸收功能。
该术式近年来开展的例数逐渐增多,已成为短肠综合征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由于小肠移植术后会因排异反应,有严重的并发症,且至今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小肠移植手术的开展已明显减少,但短肠综合征患者出现肝功能衰竭等肠外营养并发症,小肠移植是唯一可进行的治疗方法。
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治疗方法或药物可缓解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
肠康复治疗可促进短肠综合征患者残留肠道的适应,增加对水、电解质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最终逐步减少甚至摆脱对肠外营养的依赖。
肠康复治疗包括膳食纤维、生长激素、谷氨酰胺的应用,并结合个体化的饮食及营养支持方案。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使用替度鲁肽可用于改善短肠综合征患者肠吸收功能,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成人短肠综合征的治疗,但是该药可促进肠上皮的增生,可能有潜在的促进肿瘤增殖的作用。国内也缺乏临床应用经验。
肾炎综合征丢失,蛋白不太多,一般引起水肿...